當傳統汽車產業遇上智能化浪潮,當磷煤化工邂逅新能源電池,當低空經濟打開新賽道——
襄陽,這座千年古城正以“智造”之筆,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繪就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壯麗畫卷。
從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到千億級煤磷化工集群,從“整車+零部件”的蝶變到“人工智能+”的賦能,這座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正以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奮力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征程上,奏響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強音。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實現“新突破”

▲10月23日,東風奕派汽車科技公司襄陽工廠內,第100000輛東風奕派納米01下線
發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是襄陽傳統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突破口。“十四五”期間,襄陽成功獲得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國牌”,《襄陽市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襄陽市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2025年工作要點》接連出臺,精準錨定應用場景拓展等各項核心任務。
目前,智能城配車已覆蓋全市11個縣(市、區),涉及郵政、醫藥、生鮮等領域,企業單票綜合成本降幅超50%。按照“架構相同、標準統一”原則,襄陽已完成中心城區448個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部署9137臺路側設備,信號控制機全接入統一智能網聯平臺。這一創新獲工信部認可并全國推廣,讓重點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市民真切感受著“堵點少了、出行順了”。

▲總投資106億元的東風猛士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落戶襄陽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煥發出蓬勃新活力。汽車產業的蛻變最為耀眼,與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深度綁定,新車型、新技術、新平臺持續導入,特別是東風奕派納米01整車的量產,實現了襄陽新能源乘用車“從零到一”的歷史性突破。而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產業基地項目的落戶,更加豐富了襄陽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矩陣,加速推動襄陽汽車整車實現從油向電轉型的根本跨越,實現襄陽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矩陣“從1到N”。
整車牽引零部件加速向“新”,東風輕型商用車智能制造和綠色工廠等一批技改提質項目,讓全產業鏈加“數”提“智”,實現了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新突破。
新能源電池鍛造“新引擎”

▲楚能新能源襄陽70GWh鋰電池項目開工
襄陽聚焦新能源電池,堅持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兩手抓。推動本地企業駱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鉛酸蓄電池向低壓鋰電池轉型“蝶變”,促進年產400萬套低壓鋰電池生產線加快建設。由駱駝股份作為牽頭提案單位與多家企業共同提議的《用于汽車起停應用的12V鈉離子電池-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實驗方法》,于今年10月中旬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蓄電池和電池組技術委員會(IEC/TC21)17個參與投票的P成員國(積極參與成員)全票通過并正式立項。這是首次由中國企業牽頭的關于汽車起停應用的12V鈉離子電池標準的提案,標志著我國在鈉離子電池領域的技術實力與標準話語權獲得國際認可,向全球電池行業展現了“中國制造”的創新能力和引領作用。
襄陽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比亞迪襄陽產業園動力電池項目)是襄陽市2022年1月簽約引進的投資過百億的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占地1440畝,其中固定資產投資80億,主要生產動力電池及其零部件。第一模塊產線于12月15日投產,用時225天,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進規”的“襄陽奇跡”和“襄陽速度”。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楚能新能源)是湖北本土最大的新能源民營企業,是全球一級儲能廠商,儲能電池出貨量居全球前列。9月15日,襄陽市人民政府與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楚能襄陽鋰電池項目投資協議,規劃建設集先進制造、技術研發、產業協同于一體的70GWh現代化鋰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簽約后,市區兩級成立工作專班,嚴格按照“五化”管理要求,搶晴天、戰雨天,40天完成土地平整、41天實現“五證同發”、44天項目正式開工。為保障項目建設順利進行,襄陽積極推動地方國企與行業龍頭企業采取股權合作的方式共建項目,為廣大企業深化與襄陽合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路徑。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將成為規模領先、技術先進的新能源產業高地。
楚能新能源董事長代德明表示,楚能新能源襄陽70GWh鋰電池項目總投資220億元,規劃年產能70GWh,楚能新能源將在這里建設多條高速智能化生產線,最大的單個工廠有效產能超30GWh。“作為楚能新能源的第四大生產基地,楚能新能源襄陽70GWh鋰電池項目的正式開工,標志著楚能新能源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朝著楚能新能源千億企業目標跨越的關鍵節點。”代德明說。
磷煤化工和低空經濟開啟“新局面”

▲興發保谷磷化工產業園項目全景
襄陽堅持向資源要效益、要產業、要發展。在磷煤產業方面,襄陽磷礦保有儲量全省第二,按照“資源換產業”思路,今年以來,突破性招引、落地湖北聯投集團磷煤氟產業襄陽基地項目、興發保康谷城磷化工產業園項目、成都云圖控股磷化工綠色循環產業項目等一批百億級重大項目,保康礦產輸出地、谷城宜城產業承載地的“金三角”格局加速成型,投資、產值“雙千億”的現代煤磷化工產業正強勢成長。
襄陽磷礦資源豐富,但以往的產業層次與其資源地位并不匹配。成都云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聯投集團有限公司、興發集團等龍頭企業入駐,帶來的不僅是雄厚資本,更有先進技術與全產業鏈模式的有力支撐。
興發保康谷城磷化工產業園項目,構建了從“資源采選—精深加工—磷系新材料—固廢綜合利用”的完整閉環,劍指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磷化工全產業鏈基地。成都云圖控股磷化工綠色循環產業項目,憑借成都云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技術、資源與管理上的深厚積淀,致力打造成為襄陽乃至全國磷化工升級的示范工程……這些百億項目為產業升級按下“快進鍵”,強力推動襄陽磷化工產業從“資源型”向“高端化、綠色化、循環化”轉型,實現產業能級的實質性躍升。

▲航宇嘉泰公司成為沃飛長空AE200-100型飛機唯一具備工程驗證配套能力的座椅供應商
在低空經濟產業方面,襄陽按照“整機制造+試驗檢測服務+場景應用”發展路徑,今年以來,已經成立了全國首家低空裝備人機安全性評估中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成功進入國內主流飛行器制造商的供應鏈體系,棗陽通用機場項目正加快建設,低空經濟賽道正競速奔跑。
10月中旬,沃飛長空AE200-100型飛機座椅首臺交付儀式在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簡稱嘉泰公司)舉行。
為了保證客戶適航驗證節點,嘉泰公司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發揮專業協同優勢,在客戶預定周期內完成客戶化產品定義、適航工程驗證等系列工作,順利完成首型產品平臺的工程驗證任務,為沃飛長空AE200-100飛機進入適航驗證階段提供配套支持。目前,嘉泰公司已成為該機型唯一具備工程驗證配套能力的座椅供應商。

▲沃飛長空AE200-100型飛機
無獨有偶,航空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簡稱航空工業航宇)也于10月收到上海時的科技有限公司發來的E20飛行器座椅研制項目供應商定點函,正式確認其為E20傾轉旋翼飛行器座椅研制項目的唯一供應商。
這一成果的取得,不僅標志著航空工業航宇在低空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也意味著其航空安全產品將深度融入城市空中交通產業鏈,為未來智慧出行注入新動能。

▲航空工業航宇研發的E20飛行器eVTOL座椅
項目自7月啟動至成功落地,用時不到3個月。面對eVTOL座椅在外觀、輕量化、經濟性、舒適性及適航標準等方面的嚴苛要求,航空工業航宇依托在抗墜毀座椅領域的技術積累與適航經驗,快速完成方案優化,贏得客戶認可,展現了航空工業航宇高效的響應能力與扎實的技術實力。
襄陽兩家企業在低空經濟核心配套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切入國內主流飛行器制造商的供應鏈體系。這不僅為企業自身發展賦能,更為襄陽打造湖北低空整機及零部件制造產業核心集聚區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低空經濟已成為各地搶占產業新賽道的熱點。襄陽通過廣泛調研論證,確定了打造“一區兩地”的產業發展目標,即湖北低空整機及零部件制造產業核心集聚區、中部低空航空器適航檢測服務和試驗驗證基地、鄂西北低空生態培育和場景開放應用高地。
“我市將在拼能級、拼實績、拼合力上再加力,以‘三融合’推動新興產業倍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曉濮介紹,通過培育創新型企業,創建制造業中試平臺,讓創新成果“落地生金”。深化智改數轉,推動“人工智能+”,讓企業“上云用數”更順暢,為新興產業騰飛插上有力“翅膀”。同時,構建“低空+”產業生態,推動新能源電池企業與上游新材料、磷煤化工等新增長點鏈式合作,實現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更優產業生態。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襄陽正以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骨干、體現襄陽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鍛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劉倩 馮瑞 李艷)
(責任編輯:徐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