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渝陜三省市交界的秦楚大巴山脈腹地,竹溪縣桃源鄉如一顆遺落的明珠,這里東接竹山,西連陜西鎮坪、重慶巫溪,距竹溪縣城近110公里,因“走上雞心嶺、一腳踏三省”的獨特區位,成了秦風、漢韻、蜀俗交融的邊陲秘境。


瓦滄河畔流水潺潺,湖面白鵝悠游嬉戲,山間飛瀑清泉汩汩,作為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桃源鄉境內水脈交錯,渣漁河穿鄉而過,以水資源為筆,鋪展“水美業興”的生態畫卷。



平均海拔875米的山野間,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滋養著紅豆杉、小勾兒茶等珍稀植物,紅腹錦雞、黑熊等珍禽異獸在此自在棲息。秋意浸染時,柿樹掛滿橙紅果實,彩林在峽谷間層疊暈染,把秦巴山的生態之美演繹到極致。



“自然國心”雞心嶺、“桃花真源”的浪漫傳說、秦巴古鹽道的滄桑遺跡,在這片土地上交織成獨特的人文圖景,作為楚地進入川陜的門戶,它是“進庸沿堵河入漢江的咽喉”,秦風漢韻與巴鄉風物在此碰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


“黃連之鄉”的美譽讓生漆、木耳、黨參等土產聲名遠播,金釵、麝香等名貴藥材更顯其資源豐饒。

如今,桃源鄉以生態守護為基,扛牢南水北調水源涵養的政治責任,推動產業與自然共生共榮。在秦巴山脈間,書寫著經濟與生態雙贏的新篇。


當白鵝在湖面漾起漣漪,柿紅染透山林,這幅“水綠山青花繁”的桃源畫卷,正娓娓道來一腳踏三省的秘境風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