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湖北加快“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體系建設,促進多種運輸方式互聯互通、快聯快通,切實把區位優勢轉化為“九州通衢”的發展優勢。今天的《牢記囑托 建成支點·長江巡禮》,讓我們走進忙碌的車站、機場、港口,感受立體交通發展的最強音。
攤開中國鐵路布局,沿江高鐵是“關鍵一橫”。這條貫穿我國東西的交通大動脈中,湖北段全長898.5公里,約占總長度的近一半。目前,沿江高鐵湖北段正全線加速建設:CR450以全球最快速度在武宜段“刷”出嶄新紀錄,宜涪段實體工程建設全面展開,而合武段將在武漢天河機場設立天河高鐵站。
記者 李慧: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武漢天河站的道岔連續梁群,這里可以說是高鐵駛入車站的“咽喉要道”。沿江高鐵2030年全面建成通車之后,從這里出發,向東3小時可以到達上海,向西可以到達成渝。
筑牢交通“大動脈”的同時,“十四五”期間,湖北持續推進多式聯運體系提質增效。航空方面,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已正式投運,未來還將實現“火車開進停機坪”的空鐵高效銜接;航運領域,全省主要港口實現鐵路100%銜接。例如,在陽邏港通過水運集結的貨物,無需短駁“換乘”,可以直達中歐、中亞。
湖北鐵路集團國際聯運有限公司業務經理 張琳:原先需要汽車短駁至吳家山發運,現在,可以無縫銜接在香爐山站直接搭乘中歐、中亞班列出口。對比之前,時間節約2天、成本節約15%。
江面上,巨輪穿梭、百舸爭流,而在“黃金水道”的上方,一座座跨江大橋正拔地而起。破解“隔江相望”交通格局,“十四五”期間,湖北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建設。1061公里的長江湖北段,9座長江大橋同步開建,在建數量和投資總規模均刷新全國紀錄。
荊州市交通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負責人 俞良進:目前,李埠長江公鐵大橋主塔已完成78%,預計2027年建成通車。大橋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長江經濟帶骨干路網。
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湖北在通道能級、交通運輸結構、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持續優化提升。近期湖北發布“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體系重點項目清單,涵蓋京九高鐵阜陽至黃岡段等101個項目,全力提升立體交通網絡能級。
武漢理工大學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教授 鐘鳴:高效暢通的綜合交通體系,能吸引優質產業集聚,為湖北產業升級與經濟騰飛筑牢根基。既是破解痛點的“關鍵一招”,更是支點建設的“戰略支點”,將為中部崛起注入持久動能。(李慧 沈欣 宋杰 鄭聰 陳孝伍 蘆忠章 劉佳玲)
(責任編輯:徐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