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化如根,凝魂聚氣。
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天門大地回聲嘹亮、激昂奮進。展閱天門“十四五”的文化答卷,可謂濃墨重彩,成果斐然。這份答卷,書寫在百姓洋溢著幸福笑容的臉上,回蕩在文藝精品叩擊心扉的共鳴中,鐫刻在文旅項目熱火朝天的工地上,彰顯在非遺技藝煥發新生的光彩里,也定格在文明新風浸潤城鄉的畫卷中……
時光一幀一幀,故事一幕一幕?!笆奈濉钡倪@五年,天門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以建設文化強市為目標,不斷擦亮石家河文化、陸羽茶文化、狀元文化、僑鄉文化“四張名片”,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深沉而持久、鮮活而磅礴的文化力量。

茶圣故里園。
文化惠民
幸福生活添底色
“以前看戲要進城,現在戲送到村里來了!”在張港鎮羅高村,村民郭琴容一邊欣賞“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演出,一邊感慨。五年來,這樣的場景在天門的鄉鎮村落已成常態。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天門。
從“紅色文藝輕騎兵”到“四季村晚”,從“百戲進百村”到“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演,天門持續推動文化資源持續下沉,構建起市、鎮、村三級聯動的文化服務網絡。
大型節慶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湖北陸羽茶文化旅游節、荊楚鄉村文化旅游節、陸羽廣場文化周等成為市民期待的節慶盛事;新春文藝晚會、元宵晚會、中秋國慶詩會等傳統節慶活動,讓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主題展覽豐富多彩——“光影頌華章·同心慶華誕”“謳歌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美術作品展、“鳳歸故里”石家河精品玉器展、非遺展演等主題展覽,不斷提升市民審美素養與文化獲得感。

“鳳歸故里”石家河精品玉器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參觀。
群眾文化活動遍地開花——“村村有歌”新年音樂會、“月圓中秋·詩韻竟陵”詩詞晚會、“紅色文藝輕騎兵”巡演……文藝惠民活動年均超600場,民間文藝團隊演出近萬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門成功創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三館一站”覆蓋率高達136%。這意味著,無論是在車水馬龍的城區,還是在寧靜恬淡的村落,城鄉居民都能便捷享受“10分鐘文化圈”帶來的福利。
閑暇時,去博物館聆聽文物背后的故事,去文化館參加一場書畫活動,去鄉村大舞臺欣賞一場歌舞表演……如今的天門,文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殿堂藝術,而是成為了觸手可及、融入日常的“身邊風景”。
文產融合
發展動能更強勁
文化不僅要“惠民”,更要“興業”。
這五年,天門以改革的銳氣和前瞻的視野,破解文化產業發展瓶頸,推動文產融合破局成勢,讓文化的“軟實力”成為經濟發展的“硬支撐”。

石家河遺址博物館效果圖。
《關于加快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出臺,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能。天門成功培育30家規上文化企業,其中文化服務業占比高達63.3%,展現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良好態勢。
曾幾何時,國家A級旅游景區在天門還是空白。而在這五年間,茶圣故里園成功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胡家花園、長壽山原村、七屋嶺等7個項目躋身國家3A級旅游景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華麗蛻變。
目前,石家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全面駛入“快車道”,總投資2.2億元的遺址博物館預計年底建成;張家湖國家濕地公園項目進展順利,八仙公社建設初見成效;茶圣故里園二期、國風狀元府、渡橋湖旅游區、南湖生態旅游區、海龍島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在天門,文旅融合的“骨架”日益堅實,“肌肉”愈發豐滿。

10月12日,2025天門馬拉松在陸羽廣場鳴槍開賽。
與此同時,“陸羽茶文化旅游節”“天門馬拉松”等品牌活動和精品賽事影響力持續擴大。新增2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動能。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農業、制造業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拓展了產業發展新空間。
文脈傳承
文明薪火續華章
新華社制作播出專題片《探源中華文明——湖北石家河遺址:持續見證長江中游文明進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3集紀錄片《石家河古國》、4集紀錄片《石家河》……石家河,這片古老的土地及其承載的中華文明密碼一步步走向全國,驚艷世界。

6月21日,系列歷史人文紀錄片《石家河》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播出。
這五年,天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讓石家河文化、非遺技藝等千年遺產“活”起來、“火”起來,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文物保護實現突破。石家河遺址成功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關于加強石家河遺址保護利用的意見》出臺,常態化文物巡查機制建立健全。規劃面積7.47萬平方米的石家河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展示長江中游史前文明的重要窗口。積極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完成389處不可移動文物田野調查,文物保護基礎不斷夯實。
——非遺傳承活力迸發。新增“七星活血功”“陸子煎茶法”“黃潭米粉制作技藝”3項省級非遺項目,如今全市擁有“天門糖塑”等國家級非遺3項、“天門民歌”等省級非遺22項。

天門非遺亮相央視《非遺里的中國》。
更可喜的是,天門非遺正大步走出“深閨”,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在深圳文博會上,“天門皮影”“天門糖塑”“藍印花布”等非遺展品吸引大量參展商駐足流連;在央視《非遺里的中國》節目中,“天門糖塑”的甜蜜、“天門漁鼓”的悠揚、“天門蒸菜”的鮮美,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的聚光燈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文藝攀峰
精品力作結碩果
10月17日,代表湖北參加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的作品之一——天門說唱《傳家寶》精彩上演,與來自全國各地的26個曲藝作品角逐群星大獎。

天門說唱《傳家寶》。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五年來,天門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天門文藝天空群星閃耀。
戲曲《米爹》堪稱現象級作品,連續入選2023年湖北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第四屆荊州花鼓戲藝術節及第三屆全國花鼓戲優秀劇目展演,實現了從“地方戲”到“國家舞臺”的跨越?;ü膽颉读料唷窋孬@湖北省“文華”進步獎并入選第十二屆屈原文藝獎,展現了傳統戲曲形式的現代生命力。

戲曲《米爹》在排練中。
小品《少來夫妻老來伴》、天門小曲《最佳導游團》在2024湖北曲藝“百花書會”上分別榮獲節目獎、表演獎,用鄉音鄉情講述天門故事,深受群眾喜愛?!肚宀柙伭窐s獲第八屆“包公杯”反腐倡廉優秀節目獎,歌曲《長江夢》《夢回石家河》、碟子舞《銀碟敲開幸福天》、中國畫《楚莊王》《石家河文化》、攝影作品《破冰電力》、短篇小說《老布》等一系列優秀文學藝術作品接連入選省級、國家級展演或獲得獎項。
成績,沉甸甸;榮譽,亮閃閃。這些扎根天門大地、緊扣時代脈搏的精品力作,如一顆顆璀璨的星辰,共同照亮天門的文藝天空,奏響昂揚奮進的時代強音。
文明花開
德潤天門樹新風
2025年5月23日,是一個值得所有天門人銘記的日子。這一天,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花落天門。

志愿者開展愛鳥護鳥科普宣傳。
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是對天門文明建設成果的最高肯定,也是對全市人民精神風貌的最佳詮釋。行走在街頭巷尾,公園綠道風景如畫,小區環境干凈整潔,志愿服務熱火朝天,一幅幅主題鮮明的公益廣告隨處可見……
文明,始終是城市最動人的底色。五年來,天門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讓文明新風充盈城鄉每個角落。
星辰閃耀處,榜樣動人心。“90后”小伙王朵,6次跳入刺骨河水連救4人;大義軍嫂王麗珠,柔肩扛起家庭重擔,替夫盡孝38年;“城市美容師”張美平,投身環衛一線26年,只為城市更潔凈……
這五年,天門榜樣示范引領效應不斷增強。大力選樹文明典型,涌現中國好人3人1集體、荊楚楷模7名、湖北好人4人1集體、湖北省“新時代好少年”5名,選樹天門好人91名、市“新時代好少年”110名。

彭市鎮前河村幸福食堂里,老人們正在用餐。
煙火暖人心,服務傳溫情。在彭市鎮前河村,“幸福食堂”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愛心餐,還常年為10多位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自運營以來,已累計服務老人2.5萬人次。
這五年,天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域推進。積極拓展文明實踐,建設文明實踐所、站648個,打造愛心食堂、農民博物館、村史館、家風家教基地等文明實踐點108個,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萬余場次。
春風化雨時,文明潤萬家。從市區出發,沿G240國道南行不到30分鐘,全國文明村岳口鎮健康村便呈現眼前。該村以提升文明素質、涵養文明鄉風、改善人居環境、豐富文化生活為目標,引導鄉村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

國風集體婚禮引領文明新時尚。
這五年,天門文明創建活動百花齊放。持續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文明細胞創建,獲評全國文明村鎮9個、全國文明單位11個、全國文明家庭3戶。
潮涌天門,文化領航;竟陵文脈,綿延流長?!笆奈濉钡倪@五年,是天門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跨越發展的五年,是文化自信充分彰顯、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的五年。站在“十五五”的新起點,一個更具魅力、活力、實力的文化強市,正以昂揚姿態走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