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青和居社區居民吳傳發八旬入黨,自創百首慢板頌黨恩;襄陽堰河村留住青山、壘起金山,創造新時代的“堰河經驗”;經濟總量站穩4萬億、跨越5萬億、邁上6萬億,湖北跑出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
荊楚大地,“十四五”非凡歷程濃縮在一個個具象化的幸福場景、一串串振奮人心的數字當中。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
“要緊緊圍繞抓改革促發展加強黨的建設,提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既勇于開拓創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實,既敢拼敢闖又善于團結協作,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業績。”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殷殷囑托。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湖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錨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目標,挺膺擔當,闊步向前。
鍛造堪當重任的湖北鐵軍

在武漢武昌起義門首義烽火雕塑前,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湖北公司多項目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學習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培養愛國情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教室里,熱烈研討發言;走廊間,低聲交流心得;房間內,挑燈夜讀疾書……似曾相識的學習場景,在省委黨校頻頻上演。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全省“干部素質提升年”。湖北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聚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一把手”帶頭學,用好黨校主陣地,省級舉辦3期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培訓班,縣(市、區)委書記培訓全覆蓋,自上而下,深學細悟。
如北斗領航,如長風鼓帆,如燈塔指向。在改革的歷史關頭、抗疫的至暗時刻、發展的關鍵節點,湖北始終把講政治擺在黨的建設首要位置,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以堅強黨性鑄就忠誠干凈擔當之魂。
“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2024年深秋,習近平總書記第6次來到荊楚大地,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從“努力建設”到“加快建成”,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更高。
牢記殷殷囑托,匯聚奮進力量。2025年2月5日,伴著“新春第一會”的奮斗號角,湖北打響支點建設發令槍,以“重點實施七大戰略 整體提升七個能力”為行動指南,凝聚起建設支點的強大合力。
8月6日,湖北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舉行,再次吹響“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接續奮斗”沖鋒號,并審議通過《中共湖北省委關于進一步激勵干部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中擔當作為的意見》。
戰鼓催征,激蕩回響。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市場主體爭先恐后,全省上下勠力同心“拼”,只爭朝夕“搶”,齊心協力“干”,把支點建設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宜昌憑著“住工地、睡板房、搶項目”的“板房精神”,讓50億級以上項目數量領跑全省;荊門靠“一個月交付2000畝凈地”的“奔跑精神”,刷新產業落地紀錄;孝感用“每天簽約3個、開工2個、投產1個億元項目”的“321”精神,詮釋著“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
“把全部工作向‘支點建設’聚焦聚力,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從省直單位到17個市州,全省各地精準對標先進,推動發展能級、發展速度、發展質效、發展后勁實現整體提升。
夯實基層堅強戰斗堡壘

在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大舞臺,由15名社區居民組成的舞蹈隊正在彩排舞蹈《我和我的祖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與轄區老年人結對,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每月陪他們就醫、代買物資。“摘牌減負后,社區有了更多精力為居民辦實事。”荊門瀏河社區黨委書記蘇玉梅感慨。
“哪些該干、哪些不該干、哪些是配合干,現在規定得清清楚楚,基層干部的負擔明顯減輕了。”枝江市馬家店街道黨工委書記譚俊輕裝上陣,干勁更足。
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堅強戰斗堡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導,言猶在耳,“要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抓住‘一老一小’這個重點,更加精準有效地為群眾排憂解難。要持續為基層減負,讓基層干部能夠用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服務群眾。”
為基層松綁減負賦能,湖北捋清職責任務,破解“小馬拉大車”。全省1260個鄉鎮街道完成履職事項清單編制并對外公布,每個鄉鎮街道平均減負134項。“全省共減掉17.5萬項‘接不住、管不了、管不好’的工作事項,減負比例達41.7%。”省委編辦政策法規處副處長黃超說。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是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湖北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推動組織體系向基層延伸、治理資源向基層下沉,戰斗堡壘更加堅固。
武漢探路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實踐,通過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實現社區黨組織、小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全域覆蓋,將治理觸角延伸至“群眾家門口”。
襄陽突出問題導向,全力破解養老服務難點問題,依托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星級養老機構、社會餐飲企業等開展老年助餐服務,因地制宜讓養老服務充滿煙火氣;創辦“小哥食堂”、假期愛心托管班等便民項目,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黨建鏈串起產業鏈、致富鏈。嘉魚縣潘家灣鎮構建“村黨組織—灣組黨支部—黨員群眾中心戶”三級組織體系,將11個村、3個社區科學劃分為98個灣組黨支部,形成“鎮—村—組—戶”的組織鏈條,讓鎮村干部“焊”在一線,服務群眾、發展產業。
黨建領航,初心永摯。18.59萬平方公里土地上,荊楚兒女凝聚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的磅礴力量,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叫響新時代“惟楚有才”

2025年湖北省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現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魏錸 攝)
9月25日,武漢光谷腹地。2025年湖北省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現場,挪威科技大學博士張雪梅團隊攜“道路固廢再生劑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奪得大賽特等獎。
“湖北路網密集,近年來道路改擴建的需求較大,為我們的研發提供了廣闊的實踐機會。”張雪梅道出留在湖北創新創業的原因。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奮進支點建設的湖北,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人才。
從舉辦面向全球的創新創業大賽到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招碩引博,從等才上門到主動敲門,湖北拿出真心實意、真金白銀、真招實策,以政策創新引才、平臺搭建育才、服務優化留才,讓各類人才在荊楚大地各展其長、各得其所,叫響新時代“惟楚有才”——
政策體系持續完善,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湖北省戰略人才力量“十百千萬”行動方案》重磅發布,用3至5年時間,培養引進10名戰略科學家、100名科技領軍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師、1000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平臺載體不斷夯實,搭建干事創業“大舞臺”。依托光谷科創大走廊、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等重大平臺,湖北加快建設由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湖北實驗室組成的高能級科創平臺矩陣。
服務環境日益優化,營造近悅遠來“好生態”。湖北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引導廣大人才矢志不渝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建立“人才有價”評估模型,持續優化“楚才卡”服務功能,讓人才既能干事創業,又能安居樂業。
一支支“紅領”科技攻關團隊在實驗室里日夜奮戰,一批批基層干部在社區鄉村為民服務,一群群卓越工程師在工廠車間解決技術難題……
荊楚大地上,從頂尖科學家到青年創業者,從技能大師到鄉土人才,各類人才將個人價值實現融入地方發展需要,以“建成支點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立足崗位,奮發有為。
回眸“十四五”,成就非凡;展望“十五五”,信心百倍。
中流擊水鑄支點,勇立潮頭啟新程。湖北高擎旗幟,步履鏗鏘,傳遞出砥礪奮進的中國力量,正用心用情書寫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雷巍巍 許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