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稱作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在這條全新的賽道上,有一支年輕的科研團隊,從五年前就開始蓄力,不到兩年時間,就將人形機器人“荊楚”從一臺單機發展成“四口之家”。系列報道《我的十四五》,一起走近“荊楚家族”背后的年輕人。
“荊楚”一號:我可以協助你完成播放音樂、調節音量、切換歌曲等操作。
一段現場:它可以把后面兩個輪子也翹起來,變成雙輪結構,這樣它的越野性能會更好。
四款人形機器人,面向四大應用場景,每月產量超20臺,訂單額近千萬。不到兩年就“開枝散葉”的“荊楚”家族背后,是一支年輕的團隊——由華中科技大學丁漢院士領銜,成員30多人,平均年齡30歲,趙興煒就是核心成員之一。
趙興煒與機器人結緣始于5年前。2020年,他從德國留學歸來不久,就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工業機器人研發。2024年3月,團隊接到任務——研發人形機器人。憑借工業機器人的技術積累,這群年輕人信心滿滿,卻沒想到起步就遇到了難題。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興煒:從立項一直到連續有三個月,我們找不到這個核心零部件,一群人在那里想做這個事情,但是沒事可做,所以那個是很痛苦的一個事情。
團隊停滯不前時,國內人形機器人賽道上,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涌進來。時間不等人!趙興煒輾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尋找合作伙伴。當“荊楚”一號終于完成組裝,更大的問題卻接踵而至——團隊對標特斯拉,自研驅動關鍵核心技術,可整整4個月,“荊楚”一號始終站不起來。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興煒:那段時間是比較煎熬的,然后感覺好像也看不到什么希望。
隨后的一個多月,趙興煒和小伙伴們每天在實驗室里泡15個小時以上,自主研發行星滾柱絲杠組件,不斷完善算法。2024年11月27日,大家終于迎來了令人終生難忘的時刻。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興煒:晚上9點40,學生說可以走出去半步了,感覺像那么回事了。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突破工程項目總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陶波:當時確實都非常激動,有些年輕的同學們都落淚了,從0到1每一步都很艱難,但是我們始終相信,風雨過后有彩虹。
今年2月,湖北“新春第一會”上,10臺“湖北造”人形機器人集體亮相。其中,具備一雙靈巧手、能模擬人類表情的“荊楚一號”格外引人注目,趙興煒卻格外忐忑。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興煒:誰都沒有100%的這個信心說一定能不摔,對,那就很尷尬嘛。
憑借“新春第一會”的精彩表現,武創院、逸飛激光、首義科創投主動找上門,和團隊合作進行成果轉化。今年4月3日,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趙興煒擔任總經理,一邊對接市場需求,不斷迭代技術和產品,一邊組建專業團隊,搏擊市場藍海。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興煒:做產業化,要去市場上競爭的話,一定是需要“正規軍”的,剛好也有省里的政策支持,我們就快速完成了我們的這個注冊輪,Pre a 輪和 Pre a+輪的三輪融資,募集這種高水平的人才,實現技術的加速迭代。
五年時間,湖北人形機器人厚積薄發,“荊楚”“勞動者”“光子”……十余款整機帶動超90家核心企業、近千家關聯企業,實現了31個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全覆蓋,占據了全國86%的自主移動人形機器人市場。
五年時間,趙興煒的身份不斷轉變,從技術研發的博士后,到帶領學生四度摘得世界大賽亞軍和季軍的老師,再到企業負責人,他和團隊無懼無畏,一路向前。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興煒:比較年輕,也不怕失敗,任務交給我們,肯定是往前干。
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突破工程項目總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陶波:未來希望能夠將成本價格控制下來,讓人形機器人的應用走進千家萬戶,我們只有在這個賽道上搶占了先機,未來在國際上才更有話語權。(吳寶洪 卞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