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約秋韻,和樂同游。9月25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主辦的2025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動在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舉辦,開啟了農文旅促振興新賽道。

活動在展示谷城茶文化的歌舞《上茶山》中拉開帷幕,分“賞秋”·彩葉漫舞繪秋韻、“頌秋”·豐收田園樂悠游、“品秋”·金秋碩果豐盈頌三個篇章。來自北京、重慶、海南、湖北等全國各地的旅游推介官依次登臺,向游客推介精品線路,充分展示農文旅融合發展成果,激發鄉村消費新活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谷城縣全新打造的“溫馨之旅、動感之旅、感悟之旅”3條線路入選2025全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秋季)精品線路。
參加活動的嘉賓和媒體記者實地參觀了堰河村村史館、民俗園以及下七坪村玉皇劍研學基地、熊家崗村生態白酒莊園、黃山埡村紅色教育基地等,領略“1+7”大堰河共富圈在美麗鄉村建設和休閑旅游發展中的創新實踐。

全國性農文旅活動為何落地小山村堰河?
堰河不僅是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還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被確定為全省“兩山”理念轉化示范地。去年,該村接待游客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過億元。

30多年前,“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堰河村,山禿路斷、水竭人愁,“巴掌田”貧瘠荒涼,村民吃糧靠供應、用錢靠砍山。時任該村黨支部書記閔洪艷立下誓言:“人在,山在,綠色在。”
從此,堰河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垃圾分類、茶企牽引、農旅融合為刃,管好山、護好水、修好路,劈開一條綠色發展新坦途。
從“上山種茶”的農耕生活,到“下山開店”的商業覺醒,再到“三產融合”的共生之道,堰河人用生態優勢激活發展潛能。

1200畝茶園化為有機綠洲,成為襄陽高香茶的原產地。延伸產業鏈,茶樓茶館星羅棋布,游客體驗制茶、觀賞茶藝,領略茶鄉風情。
在這里,鄉村成為“可玩、可學、可消費”的復合空間,田地產出了文化與快樂,經濟價值被重新定義。
堰河村創新打造“堰河香”農產品公共品牌,把“吃、住、行、游、購、娛”元素優化成詩意鏈條,成立生態旅游專業合作社,家家戶戶入股分紅,每股收益率高達55%。

“打年貨 游堰河”年俗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民宿+非遺、手工自助、山野農場等新的經營業態層出不窮;電商變成農田,手機變成農具,直播變成農活,千余人的小山村里人人都是“網紅”,為家鄉代言。
堰河村華麗轉身,全球目光聚焦于此。
2024年,“世界因你而來——拉美地區記者湖北行”媒體團深入堰河探訪,稱贊堰河村創造了鄉村振興奇跡。湖北省領導前往堰河村實地考察,充分肯定堰河做法,將其確定為全省“兩山”理念轉化示范地。

今年兩會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濃墨重彩報道了“兩山”理念引領下的堰河實踐。湖北省委宣傳部啟動“全媒看堰河”行動,《湖北日報》頭條、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新聞》頭條、《襄陽日報》頭條等推出深度報道,解析鄉村振興“堰河模式”。
在堰河村的示范引領下,五山鎮全域推進鄉村旅游產業,“1+7”大堰河共富圈應運而生,共建共享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形成區域旅游示范帶。2024年,7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均躍上20萬元臺階,6個村成功創建國家3A級或4A級旅游景區,成為激活鄉村資源的“金鑰匙”。

今年8月,堰河村加入中國和美鄉村共富聯盟,開啟鄉村全面振興新征程。全國共富超市2號店將在堰河村開業,特色農產品將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從中國最美休閑鄉村蝶變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堰河實踐充分證明:當生態融入血脈,荒蕪可化樂園;當鄉愁重新喚醒,每一寸土地都能綻放希望。

“我們正搶抓國家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政策機遇,下定決心再造一個新堰河,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和美幸福的日子。”全國人大代表,堰河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閔洪艷底氣十足地說,堰河即將實現“五有六變”目標,即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資本、戶里有碩博生、發展有產業、出行有房車,山水變風景、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產品變商品、“兩山”變“紅利”、振興變高興。(童光輝 程備 阮班明 陳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