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10年來,這條全長1432公里的工程累計向北方調水超68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近1.14億人,從根本上改變了受水區水資源格局,有力支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庫。記者 陶德斌?劉昆 全正?攝
一泓清水北上,潤澤北方大地。記者從市委宣傳部獲悉,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周年之際,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推出南水北調通水十周年紀錄片《清水北上》。

12月10日至12月12日,周二至周四,CCTV4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每日20:00播出三集,連播三天。

《清水北上》是由十堰市委、市政府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欄目聯合攝制的大型紀錄片。

全片共分三集,每集約30分鐘。第一集 《江河重塑》第二集《使命擔當》第三集《固本浚源》
紀錄片以“202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十堰丹江口庫區的環保志愿者回信,勉勵他們繼續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帶動更多人自覺守水護水節水,攜手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開篇。
第一集《江河重塑》以宏觀視角回顧南水北調工程歷史,時間跨越近70年。
第二集《使命擔當》,突出“極致”二字,讓觀眾深刻感受十堰保水護水工作的不易。
第三集《固本浚源》,主要講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十堰市和沿線城市的發展和改變。
紀錄片《清水北上》充分講述十堰在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中的使命與擔當。
主題宏大,彰顯十堰價值。
該紀錄片緊扣南水北調世紀工程,全景呈現其戰略意義、建設歷程與供水成效,凸顯了十堰對緩解北方水資源短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卓越貢獻,彰顯國之重舉的時代價值。
素材詳實,凸顯十堰奉獻
紀錄片收錄大量珍貴影像,從宏大工程場面到移民質樸感情,鏡頭語言豐富,細節捕捉到位。
敘事鮮活,展現十堰精神。
紀錄片以小見大,從細微入手,聚焦各時期建設者、移民、基層環保工作者、志愿者等多群體,用小故事、小人物串起國家工程的脈絡,以小見大,展現十堰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為國家留史、為民族留記、為人物立傳,就在今晚八點,敬請鎖定CCTV4《國家記憶》觀看《清水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