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位法國人隱居中國武當山20年,他說“治愈了心靈,很愜意”
2024巴黎奧運會已經開幕,中國健兒正在法國塞納河畔以運動為媒講述中國故事。
今年66歲的馬克來自法國馬賽,從2004年起,他就定居在十堰市武當山。每天除了練武當太極健身,他還熱衷研究武當山的古建筑,喜歡自己動手種菜養蜂。

馬克與武當山緣分,源于一場“意外”。
1992年,馬克在工作中不慎從高處摔傷,送醫救治后挽回一命,但卻落下肢體殘疾,只能靠拐杖行走。
在法國,馬克嘗試各種康復治療。后在針灸醫生的建議下,到中國練習武當太極養生治療。“經過治療,我逐漸擺脫拐杖、拆掉夾具,能慢慢走路了。”馬克激動地說。

回到法國后,馬克又結識了一位曾在武當山學過武當太極的老師。在其推薦下,他決定到武當山學太極養生。
1996年,38歲的他從法國出發,不遠萬里來到武當山。
“可能是前世的緣分,當我到武當山時,好像找到了回家的感覺,莫名地感到十分親切。”馬克感慨,第一次到武當山,他便把心留在了這里。
自那以后,每隔兩年,馬克都要來一趟武當山。每每離開,他都萬般不舍。“我愛中國,我愛武當山,我還會再來!”馬克在他的博客里動情地寫道。
2004年,他賣掉了法國的公司、房子和汽車等家產,定居在武當山。“沒想到一住就是20年。”期間,馬克學會了中文,并娶妻。
“當地人都是我的老師,一有時間,我就去廣場上跟著他們練武當太極。”馬克說,這里不僅調養好了他傷痛的身體,還治愈了他的心靈。生活在武當山,他很愜意、很放松。
作為工程師,馬克對武當建筑情有獨鐘,經常與山中道人一起探究中國古人的建筑技藝。
“中國古人很聰明,這些建筑沒有一個釘子、螺絲,卻可以很好地組合在一起,有地震也不會倒下。”馬克說。

在武當山生活20年,馬克完全融入這里,是名副其實的民間“武當通”。作為“國際志愿服務隊”隊員,每逢旅游旺季,他都會在景區提供志愿服務。他還設計改良蜂箱,幫當地蜂農解決了普通蜂箱因散熱不暢經常導致蜜蜂死亡的困擾。菜園里的蔬菜,他總是主動分享給左鄰右舍,和大家打成一片。

馬克還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民間使者。不少法國人通過他的博客,了解武當山。
“法國人在武當山,他們感到很驚訝。”馬克說,很多外國人咨詢他武當山旅行的事情,他也接待了很多國外旅行團,給他們提供翻譯、安排食宿。
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的擴容,外國游客“中國游”持續火熱。在武當山,來自法國、德國等免簽國家的游客明顯增多,年入境游客數超過40萬。

眼下,馬克和妻子正在打造自己的民宿。“如今,武當山飛機、高鐵直達,越來越多外國游客慕名而來。”馬克說,希望給外國游客多一個落腳的地方,讓他們獲得更好的旅行體驗。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建宏、張銳 通訊員曾雨、金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