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弘揚誠信文化 建設誠信社會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范疇,也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誠信的重要性作了多次闡述,深刻闡明了誠信在社會生活、經濟發展等領域的重大意義和時代價值,為我們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新征程上,我們要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著力將自治區黨委提出的誠信建設工程打造成優質工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誠信文化。中華民族歷來注重道德約束,主張“君子義以為質”,強調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傳承著諸如抱柱之信、季路一言、一諾千金等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和理念。這些講誠信、守信用的道德觀念、寶貴品質和價值追求,已鐫刻在中華兒女的基因和血脈之中,成為各族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內蒙古作為祖國的“北大門”、首都的“護城河”,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各族干部群眾傳承弘揚了守信踐諾的好傳統;北疆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絢麗一枝,同樣蘊含著誠信文化的豐富內容。自古以來,內蒙古地區人民熱情好客、恪守信義的優秀品質廣為人知、廣受贊譽,草原上至今還流傳著“品質性格是忠誠的好、牛馬羊群是肥壯的好”“好人不會違背諾言、良馬不會改變速度”“謊話不能出口、炒米不能下種”等諺語,充分表明內蒙古各族人民主動把誠信作為普遍追求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作為日常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和各類事務的基本準則和基本依據。回顧內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過的輝煌歷程,從大青山游擊隊、內蒙古騎兵師的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到“三千孤兒入內蒙”時“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的鏗鏘諾言,從贏得并長期享有“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再到新時代以來,內蒙古2400多萬各族干部群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聚焦辦好兩件大事,向著闖新路、進中游的目標扎實邁進,以實際行動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都充分體現了內蒙古各族人民在維護國家民族大義面前從不退縮,在實際行動中自覺踐行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實現了民族大義和國家大利的統一。
社會誠信建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使命任務,面對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迫切需要進一步夯實社會誠信基石,推進新時代社會誠信建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會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其他有關部門(單位)研究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稿)》中,要求積極發揮社會信用建設在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并列出了社會誠信建設的11個重點領域。這11個重點領域關乎健全市場經濟體制、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的順利實施,深刻表明社會誠信建設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重要性和重大意義。就內蒙古而言,社會誠信建設事關全力抓好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是完成好五大任務和實現闖新路、進中游目標的基礎性工作。講誠信、守信用是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生命線。優化營商環境,我們既要加強機構和基礎設施等“硬實力”建設,也要持續推進社會誠信的價值觀、行為規范、行業準則等“軟實力”提升,推動各行各業人員將講誠信、守信用的理念扎扎實實落實在本職工作上、具體行動中,為營造更優營商環境提供基礎性支撐。
自覺做社會誠信的維護者和建設者。社會誠信不會自發、自然地形成,需要久久為功地培養塑造。樹立內蒙古人講誠信、守信用的正面形象,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一是要加強社會誠信宣傳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大歷史觀和系統思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背景下,加強新時代社會誠信和誠信文化建設,在守正創新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新時代需求的社會誠信和誠信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講誠信、處處顯誠信、事事論誠信的良好氛圍;傳承好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守信踐諾的好傳統,把弘揚誠信文化作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重要內容,廣泛開展誠信宣傳教育,積極開展誠信形象創建活動,使知信、重信、守信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二是以制度的力量培育社會誠信。誠信需要德治教化,也需要法治保障。在構建社會誠信的過程中,加強制度建設、扎緊制度的籠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準則和法律規范,對失信行為進行必要的強制性矯正,為建成誠信社會提供剛性制度保障,才能營造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誠信社會環境。
社會誠信建設需要每個人在社會交往實踐中養成自我克制、自我約束的良好品德。講誠信,對全區廣大黨員干部來說,就是要時刻保持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始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堅決兌現對人民群眾的各項承諾;對全區各族群眾來說,講誠信就要做到真誠待人、信守承諾,把誠信作為立身處世、干事創業最基本的原則。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 加強社會誠信建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場交往秩序和規范的市場競爭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保障。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好地構建誠信社會、共建誠信中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聚奮進力量。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