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視關注十堰市民白巖秀:五年如一日照顧患病母親
十堰廣電訊12月11日晚23:30,CCTV13《24小時》欄目播出由市委宣傳部策劃推薦,十堰廣播電視臺協助拍攝的《遇見你丨她是我媽媽》人物專題,反映十堰市民白巖秀五年如一日,照顧患阿爾茲海默癥母親的感人故事,時長18分鐘左右。
照顧一個阿爾茨海默病人所需要耗費的時間、精力、耐心都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今年82歲的侯玉梅,于2019年確診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近5年來,一直是她54歲的女兒白巖秀在照顧。
照顧患病母親的這5年間,原本喜歡旅游的白巖秀每日都陪在父母身邊。面對發病的母親,白巖秀哭過、委屈過;但也堅強著、努力著。她說,為人子女,照顧父母,不需要理由,因為“她是媽媽”。
“媽媽病了 我成了全職女兒”
每天早上6點,白巖秀都會準時起床,準備早餐;近五年的時間,天天如此。
最近,白巖秀的妹妹從武漢到十堰來幫忙;有妹妹搭把手,白巖秀干活兒的時候相對從容了一些。但是,早飯得在媽媽起床之前準備好,這是白巖秀給自己定下的規矩。

這兩年,白巖秀已經很少回自己家里,雖然她家的房子跟父母親的家就在同一棟樓,出門、進門不過兩三分鐘的時間;即便如此,白巖秀還是在老兩口的臥室和客廳安裝了攝像頭,她要保證一睜開眼睛就能看到他們。

侯玉梅老人今年82歲,五年前確診阿爾茨海默病。白書田已經88歲高齡,起居還能夠自理,但要照顧同樣耄耋之年的病患妻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侯玉梅老人年輕的時候工作爭先要強,家里大小事也都是她說了算;生病后,兒女們眼中的媽媽變成了一個小孩兒,得哄著,一頓飯吃個把小時是經常的事兒。

白巖秀:我父母把我們拉扯大,就是姊妹四個,我就覺得真的很不容易。那個衣服全是我媽自己給我們做,她不服輸,不管是工作當中還是在家里面,最少10年以前了,就是她所表現出來思維、說話跟正常人就不一樣了。

白巖秀:她那個變化,是一點一點增加的,就是不是她一下子就起來。如果是一下子起來,我們就會感覺到,老媽媽是病了,壓根我都不認為她是病,我就認為她是事兒多。她記憶力不好了,比方說身份證或者是工資卡她找不著了以后,她就想只有我們回去了,她就會跟我爸說,肯定是孩子把我東西給拿走了,然后以至于就是慢慢地她就把家里的門鎖給換了,就是不給我們鑰匙。

這些事兒,白巖秀還能忍,畢竟是父母子女之間;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侯玉梅老人的脾氣越來越大,一生氣就要打人,老兩口吵架的頻率和激烈程度不斷升級。更糟糕的是,這種情況開始擴展到家庭以外。

白巖秀:她說我那天我在我們家曬被子,然后我看到一樓的那個誰誰誰,把我的被子抱他家,她說我親眼看著抱他家去,我去管他要,他不承認,他還跟我吵架,真的就沒有的事。

白巖秀心疼爸爸,但也只能勸他多讓著點兒媽媽;外邊兒還要到處給人說好話。那個時候,白巖秀還沒有退休,每天朝九晚五地上著班。

白巖秀:你猜我媽一天能給我打多少個電話,能給我打二三十個電話。她不管我是不是在開會,不管我是不是在工作,我說在上班呢,然后她會把電話給掛了,但是沒過兩分鐘她電話又過來了。我那時候我一接我媽電話,我腦袋瓜都是嗡嗡的。

四五年的時間下來,白巖秀近乎崩潰,家庭里其他人的生活秩序也全給打亂了。
白巖秀:就那點親情,我就感覺到就是馬上都快要磨沒了,真的,那時候甚至我都不愿意回家。
當媽媽的記憶開始消逝
白巖秀說,自己和家人在那幾年里很痛苦,媽媽何嘗不是如此呢?
其實,老人在癥狀還不明顯的時候,也經常自責,說自己老了,愛忘事兒。現在,白巖秀回想起來,說她很后悔,為什么沒有早一點想到媽媽是生病了。
白巖秀:2019年的時候,還是我們樓下的那個老鄰居,他跟我說,你看你媽,就是特別磨人。人家說得特別婉轉,然后我那時候突然我就聯想到我媽是不是精神病,那時候不懂,我妹妹說,那怎么把媽騙到醫院,我媽很排斥醫院,她認為,她沒有病。

白巖秀妹妹 白小燕:她一進那個醫生的辦公室,她自己就開始,天上地上,然后就是這呀那呀的,醫生就說,這個就是典型的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這個名字,姐妹倆都是第一次聽說,她們更熟悉的名稱是“老年癡呆”。雖然找到了老人那些非正常行為背后的原因,但白巖秀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她心里的媽媽不是這個需要治療、需要照顧的媽媽,是那個健康、能干、說一不二的媽媽。

湖北十堰市茅箭醫院院長助理、老年病學科主任 黃斌:白巖秀跟她母親感情非常好,她就很震驚,她就非常害怕,就是想盡快地把這個疾病的癥狀控制住。當然我也跟她說了,這個病它有一個自己的特點,現在沒有特效藥物,要貼切于現實,因為有些家屬,說要恢復到原來,這可能不太現實。
用愛和陪伴讓時光變慢
醫生黃斌說,80歲以上老人群體當中,罹患阿爾茨海默的占到20%。一旦發現老人在性格、情緒、生活習慣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家屬就應該考慮,老人是否存在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問題。
阿爾茨海默病人的認知功能和記憶力會下降;在情緒控制上會遇到障礙,容易發脾氣;同時,生物節律也會發生紊亂。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和治療手段,社會心理干預和照護者支持是病程管理的關鍵。而照護者支持需要足夠的耐心、細心和信心,同時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比如怎樣防止病人噎食、摔倒等等,需要進行短期的專業培訓。
媽媽是阿爾茨海默病人,接受這個事實很艱難,但白巖秀顧不上長吁短嘆,她要迅速行動起來。病情不可逆轉,那就努力延緩。
白巖秀這時已經退休,身體也還不錯,她當仁不讓,成為照顧老人的主力。首先,她遵照醫生的囑咐,安排老人住院治療。

白巖秀:其實我并沒有奢望她能恢復到原來那個狀態,天天這事那事的,能減少到一半我就已經很滿足了,就是讓我們生活能正常點。

一個月之后,白巖秀從醫院接回了媽媽。老人的病情得到了很好控制,但是因為陌生的環境,加上不習慣醫院的飲食,老人消瘦了許多,頭發也白了不少。
看到老人在被精心照顧之后發生的變化,白巖秀堅定了自己來陪護媽媽的決心。跟家人商量之后,白巖秀賣掉了父母親在隔壁小區的房子,在自己住的小區同一個單元買了一套跟自己家同樣戶型的房子。

白巖秀妹妹 白小燕:就是從我媽確診以后,我姐就一直跟著我媽住了。她雖然跟我媽是樓上樓下,但是也還是自己的小家幾乎就不管了,然后就一天24小時住在媽媽家,從早到晚幾乎就沒有自己的時間了。

買菜做飯、洗洗涮涮,白巖秀干家務要求高,家里看不到灰塵,見不到油污,甚至連異味兒都聞不到;擔心老人認知功能衰退,時不常地還要跟媽媽說說話。

白巖秀父親 白書田:反正白巖秀處處想著她媽媽,怎么樣照顧她,讓她怎么舒服一些,怎么安全些,每次領她走路都叮囑,爸,你得抓住她,盯著她。

以前喜歡旅游的白巖秀現在是母親的全職護理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空隙,沒有盡頭,連睡到自然醒都成了奢望。

白巖秀妹妹 白小燕:白巖秀有時候給我打電話,然后就會哭,就是說雖然知道媽媽病了,但是我也好累,她跟帶孩子不一樣,帶小孩就是孩子會長大,可以看到希望。但是我媽,她只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厲害,就是沒有希望。

發泄過情緒,收拾好心情,第二天又是滿血復活的嶄新開始。在白巖秀看來,為人子女,照顧父母,沒有原因,不需要理由。
一個阿爾茨海默病人家庭的不幸和萬幸
有時候,白巖秀也會往好的方面想,跟那些兒女不在身邊的阿爾茨海默病人相比,自家是不幸中的萬幸:經濟壓力不大,父親性格溫和,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體諒,只要時間允許,都能盡力搭把手。
而陪伴中母親的那些“可愛時刻”,會讓白巖秀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
因為心疼白巖秀,丈夫提前辦理了退休,回到家里幫忙;已經退休的妹妹白小燕雖然家在武漢,但一年當中也有半年在十堰的娘家,跟姐姐一起照顧父母。

白巖秀妹妹 白小燕:雖然媽媽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但是,你看我們這個家就凝聚力更強了,也沒有把它想象成是多么難受的一件事情。就是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就希望這樣的日子,可以一直過下去,平平淡淡,長長久久。

白巖秀父親 白書田:她經常跟我說,“爸,年紀大了嘛,你養我們小,我就要養你們老”,所以有時候我挺感動的,兩個女兒相當不錯,我女婿也好。

2022年開始,姐妹倆開始用短視頻記錄母親的生活日常,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初衷是為了讓遠方的親朋了解母親的近況,意外引來好幾萬粉絲的關注。姐妹倆結識了很多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屬,大家每天相互打氣,分享疾病科普和護理技巧,而最讓姐妹倆欣慰的是來自孩子的肯定。

白巖秀妹妹 白小燕:看到視頻,我姑娘有一回都哭了,說媽媽你好辛苦,我長大了,我也可以照顧你。包括我姐姐的孩子,也都是覺得,當父母的不容易。我們受父母的影響,然后我們的子女又受我們的影響,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這樣好的這個事情就可以傳下去。

白巖秀:不管是10年也好,15年也好,我盡量付出多一些,把他們留住,能走得更遠。
孝與樂觀筑家風 愛與陪伴暖余生
媽媽年輕的時候,干什么都要強。如今,要強的人換成了女兒,她在盡一切努力穩定媽媽的病情。從前,父母兩人拉扯大姊妹四個;現在,姐妹相約一起照顧患病的母親和高齡的父親。說實話我們不知道哪個更難,但我們知道,過去沒有、現在和以后也都不會難倒這堅強樂觀、守望相助的一家子。
偶爾難免崩潰,卻絕不會放棄。為人子女的責任,陪伴老人的幸福,家庭關系的緊密,以及下一代的理解支持,都是白巖秀一次次原地滿血復活的不竭動力。雖然阿爾茨海默病目前還“無法逆轉,只能延緩”,但包括侯玉梅老人在內的許多病例都證明,家人高質量的陪伴和護理是患者最好的良藥。如果時光不能倒流,記憶也無法恢復,那起碼還可以用愛溫暖他們余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總臺記者 馮成 劉東立 王波濤 王文佳 十堰臺記者 金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