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湖評論: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11月30日,第六屆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論壇在武漢舉行。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武漢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更要步步為營、久久為功。
近年來,長江經濟帶發展成就有目共睹,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發展態勢日趨向好,但仍然面臨產業轉型升級有待優化、區域發展不平衡、區域協調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和挑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有利于釋放中上游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堅持推動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科學立法,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堅定推動《長江保護法》落實。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全面實施十年禁漁,嚴控采砂。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源頭治理、協同治理,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水平。實施綠色轉型,在綠色產能上做“加法”,在落后產能上做“減法”。
堅持推動創新發展,培養創新人才,培育新興產業。結合產業發展,科學引進高層次人才,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提供一流科研平臺,推動人才之間的科研交流,塑造發展新動能。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多種業態融合的新模式,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不斷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
堅持推動協調發展,促進區域均衡,推進城鄉協同。加強區域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推動長江下游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上游有序轉移。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運輸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更好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的獨特優勢,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支撐。深入挖掘長江文化價值,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形成互相銜接的高質量城鎮協同發展體系。
長江經濟帶呈現“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武漢要努力以一域發展為全局添彩。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努力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的擔當作為,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唐沈露(武漢經開區)
責編:王舒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