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她不是舞者,卻能帶領水坪街廣場舞隊在市級舞蹈比賽中榮獲佳績;她不是脫貧的攻堅者,卻在舉手投足間彰顯著干部的責任與熱忱。她不是專業的手工編織技師,卻攜手280人共筑致富路,編織出幸福生活與多彩人生。她就是水坪鎮婦聯執委、水坪街村婦聯主席李海燕。
謀劃產業助脫貧,千里取回致富經。為了充分發揮婦女優勢,也為了減少每位婦女因為小事而發生不必要的爭吵,同時也為了給留守在家閑賦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在鎮、村兩級領導的支持下,她自費去市外先自學手工編織技術,然后聯系供應商,成功將手工編織項目引進了本村。

用心搭建新平臺,巧手編織致富夢。在成功引進項目后,她積極發動村內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剛開始的時候來學的人很多,有相當一部分是年齡較大的婦女,她們沒有接觸過這一類的手工活,學起來很費力,她不厭其煩的給她們講解,錯了的引導她們多拆勤練,最后都成了可以帶徒弟的師傅了。2016年9月,李海燕創辦竹溪縣華杰手工編織車間。
婦女撐起半邊天,手工編織助脫貧。在編織車間創辦初期,好多婦女因嫌手工價格太低而疑慮,為了讓她們能夠堅持做下去,李海燕承諾自己送原材料上門,并墊付工資。于是,她每天騎著自行車一袋一袋的親自送到每家每戶。有一次在送的路上,因為珠子太重,自行車失衡倒了,100斤的珠子壓在了腿上,她仍然堅持著一瘸一拐的送到了農戶家中。每次見到遠村近鄰的婦女,李海燕都積極鼓勵她們通過手工編織實現增收,在她的宣傳下,一批批貧困婦女通過手工編織,編出新生活、編出新文化、編出新天地。
增收脫貧幸福景,齊心協力奔小康。在她不懈的帶領和堅持下,目前已有120戶堅持在做串珠編制,其中60戶貧困戶因此增收,帶動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就業48人。手工編織的汽車坐墊,以透氣性好、牢固度強、花型顏色豐富等特點備受市場青睞。
勤勞致富譜寫辛福生活,手工編織織出多彩人生。竹溪縣華杰手工編織車間創建以來,搭建起了婦女創業就業平臺,拓寬了增收渠道,促使留守婦女在家門口手就可以賺錢。李海燕為廣大留守婦女帶來的一場場手工編織培訓,不僅使婦女學到了技術,掌握了一門就業的技能,而且還使這些貧困婦女受到了啟發和鼓舞,樹立了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生活信心和決心,為她們今后自主創業開辟了一個新的途徑。(宋明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