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過去的一年,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科學安排部署下如火如荼地開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面宣傳推廣全縣各地在2016精準扶貧這一年里積累的優秀工作經驗,廣泛挖掘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涌現的脫貧致富典型事跡和先進代表,即日起開辟《精準扶貧這一年》專欄,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大戶帶動、企業幫扶、貧困戶脫貧典型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報道,將陸續在微竹溪、竹溪新聞網、老家網和《今日竹溪》推出,敬請關注!
“搬”出新生活
——水坪鎮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略
(記者 姚 麗)
精準扶貧,不落一人!在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征程中,為讓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早脫貧、能致富”,水坪鎮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嚴把五個關口,即嚴把程序關、質量關、資金關、安全關、脫貧關,讓“六個一批”政策如一場及時雨,為全鎮4451戶13922貧困人口播下福音。眼下正是寒冷的冬季,但對于水坪鎮油房梁、向家匯、劉家灣等安置點的629戶1695名易地搬遷貧困戶來說,個個心里暖暖的,他們陸續在年前搬進了寬敞、舒適的新房,感受著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家家戶戶門口都張貼對聯頌黨恩。
精準施策“搬”出脫貧新路徑
今年以來,該鎮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中之重和有力抓手,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愿、政策支持、講求實效”的原則,整合鎮、村幫扶力量,層層壓實相關責任。



為加快易地扶貧搬遷快速推進,該鎮把群眾參與貫穿于建設始終,積極組織群眾參與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工作,從搬遷對象的評議確定、安置點規劃選址、房屋戶型選擇、程序井然的競爭性談判和施工單位的確定等等,每個環節都以群眾參與決策為主。把易地搬遷的決策權、參與權和建設過程中的監督權交給群眾,充分調動了群眾投身易地扶貧搬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建設的快速推進奠定了較好的民意基礎;為保質保量完成工作目標,公開招標,開展競爭性談判,選擇有資質的建設施工隊,優化工期、細化節點,讓困難群眾住的安心;為確保民生工程落到實處,該鎮組建安置點建設督導專班,堅持指導在一線、督辦在一線,并多次組織各村、各鎮直單位干部職工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會議和“精準脫貧攻堅月”活動,采取周匯報、月通報、季考核的辦法,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層層抓落實,對全鎮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行合理安排部署,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序高效開展,確保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如期完成。
合理規劃 “搬”出農村新面貌
“感謝黨的富民好政策,讓我們從破舊的土坯房住進了灰瓦白,墻水、電等設施齊全的新房子,公路通到家門口,就算是下雨也不怕,不會像以前那樣一身泥……”毛中埡安置點搬遷對象村民彭兆金高興地說道。


在集中安置建設伊始,該鎮堅持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統一質量”的方式,合理推進安置點的建設進程。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和生產、生活習慣,合理布局住房空間,在不超標準的前提下實現空間利用的最大化,滿足搬遷群眾居住需求。同時,結合各村區域特點把易地搬遷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旅游景區打造有機結合,嚴把基本農田保護線,嚴守面積不超越紅線,嚴守舉債建房紅線,嚴守建新必須拆舊紅線,始終把牢選址、規劃關;并注重安置區域配套設施建設,安置區周邊公共服務功能的完善,安置區內外道路、安全飲水、體育健身、文化廣場等基礎配套建設、極大方便了群眾出生活所需,讓他們住的安心、住的舒服,使安置建設與美麗村莊高度和諧統一。

走進水坪鎮東溝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只見四周群山環抱,山頂籠罩著薄霧,在群山中間平坦的地面上一棟棟新居錯落有致,寬敞的院壩中間只見幾位鄰里圍坐在火盆周圍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儼然一幅美麗田園畫卷。
產業扶貧 “搬”出致富新門路
“自己養殖自己掙錢,沒想到政府還給我獎勵,這在家門口養雞錢也掙了還能照顧家人,再也不用每年外地務工,因為采取原始散養模式喂養,土雞有真正的土味,更走俏市場,現在經常有人電話聯系買雞、雞蛋的事……”紅石巖村三組貧困戶汪涓滿面笑容的說。



易地扶貧搬遷,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致富是根本。該鎮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依靠合作社、產業大戶、工業園等市場主體帶動和引導農戶自身發展引擎來推動。通過優惠政策的引導,鼓勵貧困戶因戶制宜發展和壯大種養規模,結合各村生態優勢和區域優勢,突破性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引進市場主體發展產業,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市場、貧困戶、集體經濟互惠多贏目標,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據了解,該鎮現茶園面積達到3.6萬畝,年產茶50萬斤,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茶葉加工企業達15家,打造有機茶葉品牌26個;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培植蔬菜種植大戶50戶,牲畜養殖規模達50萬頭,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22個;花椒、核桃、桃子、苗木、二花等產業基地達到2萬余畝,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2016年已獎扶到戶360余萬元,針對產業發展過程中缺資金的問題,已經完成貼息80余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