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水坪鎮在新農村建設中,通過引人才、興產業、活經濟三種方式,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新農村建設整體發展規劃,確保生產發展,農民致富。
引人才。該鎮從2010年起,每3年選拔一次省鄉土實用型專家,堅持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的導向,開放式申報、開放式推薦、開放式評審,重點選拔來源于民間、成長于鄉土、工作在基層的實用人才。制茶能手沈奎軍、科技示范帶頭人王太奎.就是這個農業大鎮破解農村人才短缺難題的重要舉措。水坪鎮黨委書記程從國表示,要通過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育和隊伍建設,增強農業產業化的內生動力,增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力,增強農民創造幸福生活的整體能力。
興產業。該鎮立足產業優勢,大力發展以茶葉、蔬菜、畜牧、核桃、二花、苗木為主的“五優”特色農業板塊經濟。發展大石門、東溝貢茶基地500畝以上;依托閻家壩蔬菜基地,輻射帶動水坪街、杜家溝、板桶梁發展以生姜、蔥蒜為主要品種,以其它反季節蔬菜為主攻方向的設施蔬菜基地500畝以上;圍繞大仙裕二花基地,總結推廣成功種植經驗,擴大種植規模,輻射帶動周邊農民擴大種植面積,發展二花500畝以上;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加大農產品包裝力度,打響有機茶葉、金銀花茶和生姜、節節高食用油品牌。截至目前,該鎮蔬菜專業種植村達12個,畜牧養殖村達10個,茶葉、蔬菜、藥材等特色產業基地達5萬余畝。
活經濟。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該鎮緊緊圍繞“富民增收”這一關鍵,大力發展五種類型經濟。一是城郊型經濟。根據水坪鎮離城區近,地處305省道沿線,又有高山野味的資源優勢,引導農民興辦農家樂和餐飲娛樂業,農民收入快速增加。二是山地型經濟。根據水坪鎮山多地多的特點,以石水路硬化為契機,在多村發展生豬養殖,在二高山地區發展畜牧養殖業。三是觀光旅游型經濟。依托大石門的三貢、八卦文化廣場、民俗博物館、鄉村文化宮等文化載體,完善配套設施,吸引游客,集聚人氣。四是產業基地型經濟。依托閻家壩蔬菜基地、塔二灣養殖生產基地、大仙裕二花基地等發展多種經濟農作物和特色產業。五是勞務經濟。對年齡在45歲以下的農村現有剩余勞動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1-2門專業技能,同時政府組織人員與省內外的勞務市場聯系,使他們能夠有序地進廠務工,成為產業工人。(段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