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下午,在水坪鎮杜家溝村六組田間地頭,隨著最后一道田埂的重新劃定,村民陶某與趙某長達十余日的土地糾紛畫上圓滿句號。這場因歷史遺留問題引發的矛盾,在鎮村干部歷時7天的溫情調解下,最終以雙方簽訂土地流轉協議達成和解。

事情源于春節返鄉人員陶某的"尋地記"。2月5日,務工返鄉的陶某向村委會反映,其八十年代由村委會協調獲得、交由趙某代管的一畝承包地邊界遭侵占。原來,2023年趙某為發展產業,經審批在陶某菜園入口處修筑產業路,陶某認定對方越界占用自家土地,雙方爭執不下。情緒激動之下,陶某甚至調來挖掘機欲斷路維權,幸被及時趕到的村干部制止。

"調解組三進農家門,踏破田間草。"村書記明邦秀帶領調解專班采取"背對背"調解法,先后3次入戶傾聽訴求,5次實地勘察。面對界畔湮滅、原始經手人離世等困局,調解組創新提出"以確權面積定分界"方案:在雙方均認可"陶某實際享有1畝土地"的前提下,采取土地流轉方式化解爭議。經專業測繪,最終將0.98畝土地以書面協議形式明確流轉給趙某使用。

"多虧干部們既講法理又講鄉情。"簽訂協議時,趙某感慨道。調解過程中,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同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法》普法,村干部則用"六尺巷"典故喚醒鄰里情誼。最終方案既保障了陶某的合法權益,也為趙某的產業路留出發展空間。
據悉,水坪鎮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2023年以來已成功化解類似矛盾糾紛42起。鎮綜治辦主任表示:"我們將繼續踐行'小事不出村'的承諾,用干部的'服務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目前,陶某已安心踏上返崗旅程,而趙某的產業路正助力當地特色農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周元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