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締造”是什么?“五共”理念如何落實?在群眾眼中看似難明的新發展理念,在水坪鎮胡柳樹村的民生實踐中,得到了最佳詮釋。
胡柳樹村位于竹溪縣水坪鎮西北部,距水坪集鎮約1.5公里,轄區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86戶389人。胡柳樹村三個組依靠一口水井飲水,這口井也成了“生命之泉”。每到夏季,大雨頻發的時候,自來水就會變得非常渾濁,群眾的吃水就成了這個村的難題。這口井自修建以來,清淘次數少,也缺少凈化裝置,水質沒有得到保障。
自“共同締造”開展以來,理事會成員深入每家每戶,進行走訪宣傳,搜集群眾的急難愁盼,飲水問題便是最為關注的問題,引起了村“兩委”的高度重視。于是,抓住“共同締造”的契機,胡柳樹村找到了破解問題的思路。
在召開的院壩會上,胡柳樹村理事長發動群眾,大家積極建言獻策,共同商討解決水井清理和安裝過濾裝置的問題。
“我會木匠,我來修建過濾器的機房”、“我還剩些砂石水泥,修機房需要的話我可以送過來”、“我有退休金,我捐200塊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貢獻自己的力量,投工投勞,捐資捐物,就在這樣的齊心協力下,短短一周就籌集齊了安裝過濾器的耗材資金。

就在這樣的熱情中,大家轟轟烈烈的你扛著鋤頭、我扛著水泥,深入大山深處的老水井。清理泉眼、清除雜物、淘沙挖土、安裝過濾器、安裝防護機房,大家合理分工,有序開展,很快就改善了水井環境。

“水真清澈,喝起來甜多了”,村民們一個個笑開了花,村民們告別了“飲水難”、喝上“放心水”。后期,理事會繼續秉持“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理念,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整改,并將定期開展清淘水井行動,確保水質常清、常甜。
這是一場由村民自己主導、共同參與的民生大改造,順利完成水井的清理,不僅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更是一次“共同締造”理念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現了基層自治的力量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孫希虎 夏杉 鄧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