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盛安 蒲耀泉
參與民主管理,監督黨員干部,接受群眾咨詢,答復群眾疑問,協調處理矛盾。自從兩年前水坪鎮前進村紀檢小組成立的那天起,小組長童文琴和她的兩個同事組成的這個組織,每天都在這樣繁雜瑣碎的事務中開始,但每天都在重復著不同故事的圓滿結局——群眾開心滿意,黨員干部高度認同。干部說,紀檢小組解開了我們與群眾的心結,增加了群眾對我們的信任度;群眾說,紀檢小組讓我們對干部有本明白賬,心里更亮堂。紀檢小組織在黨員群眾教育、民主管理、基層維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兩年來,前進村先后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省十面紅旗黨支部”、“全省村級紀檢組織建設示范單位”。
為加強基層黨員干部的黨風廉政教育,該村紀檢小組針對農村農務繁忙、老黨員多、人員難以聚齊的實際,采取利用農閑小時段、精講精選小內容、化整為零小規模、挖掘典型小討論、擊鼓傳花小培訓的“五小”黨風廉政教育模式,不僅充分利用現有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黨員活動中心、電教室、農家書屋等陣地,還構建起家庭、戶外的黨風廉政建設大陣地,實現了地域和人員的全覆蓋。
紀檢小組就是群眾的“代言人”,不僅要主動創造條件履行好自身的監督職責,更要創造條件讓群眾監督。在制度的制定上,該村紀檢小組從來不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審視,而是主動參與,提建議談意見,查漏子補缺口,力求使制度執行起來更合理,更方便群眾。同時,創新監督機制,嚴格執行“五個必到”,即村“兩委”在研究重大事項、大額資金使用、村組工程驗收、開展審計談話、信訪公開辦理時,村紀檢小組成員必到。
去年,該村紀檢員余以亮在走訪一組農戶時,部分黨員群眾向其反映村委會決策不民主、辦事不公正(前進村八個組,其他7個組都修了水泥路,群眾沒有捐資一分錢,而唯獨1組修水泥路人平卻要捐資100元)。村紀檢小組根據反映情況,迅速介入調查,將情況通報給村委會,要求村委會退還群眾捐資款,村委會立即召集黨員、群眾會議,很快形成了退還一組群眾捐資款的決議,在紀檢小組的監督下,村委會如數退還一組群眾捐資款38500元。
該村紀檢小組還定期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對黨務、村務、財務進行審查,并以公開信、公開欄等不同形式廣泛告知群眾,群眾監督干部和黨員的平臺更寬泛。
群眾看來,該村紀檢小組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公正立場”是他們所需要和信任的,紀檢小組逐漸成為了基層組織和群眾的“中間人”、“緩沖帶”,不知不覺間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
由于村級紀檢小組成員與群眾聯系廣泛、緊密,對群眾遇到的困難和村組存在的問題,他們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處置,在第一時間行使監督職能。對村民的煩心事、不明事總是悉心聽取,耐心解釋,及時辦理,群眾有家庭內部的妯娌糾紛、婆媳矛盾、鄰里之間的小隔閡摩擦都是在第一時間想到村紀檢小組。而紀檢小組從來都未覺得這是他們的分外之事,對群眾反映的每一件事,都格外關注,盡力排解,力爭問題100%在農戶得到解決,做到矛盾不擴大,不上交。該村磚廠職工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導致小腿骨折,因醫療費和補償費用發生糾紛。村紀檢小組得知此事后,主動找到當事雙方,先后召開協調會12次,最終說服磚廠承擔當事人的當前和后續治療全部費用,并給予當事人法律規定賠償數額的賠償,使一起可能導致漫長糾紛和不穩定因素產生的矛盾在短時間內得到妥善解決。
兩年來,該村紀檢小組先后開展黨風廉政教育46場次,配合村“兩委”建立制度26項,開展黨務、村務、財務質詢30次,為群眾開展政策咨詢710余次,解決群眾重大矛盾糾紛5次,為群眾代辦各類事務112次。群眾給予了它最高的評價:村紀檢,組織小,作用大;辦真事,說真話,監督協查還把矛盾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