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回收既美化了村莊環境,還能在村上積分超市兌換積分,換取生活用品,把自家的環境衛生整治好了,整個村莊就美麗宜居了,這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干。”近日,在水坪鎮鴛鴦池村的戶院會上,中心戶長陳恒興這樣向群眾介紹垃圾分類。

今年以來,水坪鎮鴛鴦池村按照鄉村建設“六件事”工作要求,以“共同締造”理念為方法論,通過戶院會、黨員大會、群眾代表大會普及垃圾分類意識,運用共謀共商機制,實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廚余垃圾”三分法,引入“積分制”工作方法,將垃圾分類、環境衛生作為評選“五好家庭”的重要標準,實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大家的事大家說了算,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截至目前,鴛鴦池村全村164戶已配備分類垃圾桶,群眾生活垃圾分類意識顯著增強,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村實行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100%。

人人參與,“講”透垃圾分類思想。依托移民新村優勢,創新工作管理方法,以環境綜合治理為切入點,落實“五共”方法,召開“戶院會”,制定“文明公約”,宣傳“垃圾分類”理念,通過民意懇談會共商共謀使用垃圾“三分法”,逐戶簽訂責任書,全力推動城鄉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治理,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共同動手,“分”出宜居靚麗環境。按照“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以及“源頭分類、中途分揀、門前三包”的模式,健全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設立專職公益性崗位,管理垃圾分類工作,協助垃圾分類收撿,定期聯系回收,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增加收入。做到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易腐垃圾就地就近消納、有毒有害垃圾單獨收集貯存。
點面結合,“培”塑綠色生態新風尚。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培訓員、指導員、志愿者和保潔員“四支隊伍”,定期組織開展工作,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常態化組織群眾開展“掃干凈、碼整齊、拆違建、凈環境”專項整治。實行“積分制”,把垃圾分類作為“五好家庭”評選重要標準,每月評選“最清潔”家庭,在全村164戶群眾中塑造形成綠色生態生活方式新風尚。(安書航 田正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