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袁正偉 馮昊 通訊員 李懷智 報道:“百日攻堅”戰(zhàn)鼓擂響,備受關注的十巫南高速項目建設好消息不斷傳來。
11月14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十巫南高速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新洲特大橋主墩索塔上橫梁順利澆筑完成,標志著這座世界最大跨徑單塔部分地錨式混合梁斜拉橋的力學骨架初具雛形,大橋建設全面轉入上塔柱施工階段,為十巫南高速全線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在新洲鎮(zhèn)匯灣河與泉河交匯處的施工現(xiàn)場,201.5米高的主塔如“鋼鐵巨人”拔地而起,剛剛完工的上橫梁如同巨人堅實的“肩膀”,在136米高空將左右塔柱緊密連接。接下來,建設團隊將全力沖刺主塔封頂,預計2026年3月前完成201.5米主塔澆筑,4月啟動斜拉索掛設和主橋鋼梁架設,2027年2月實現(xiàn)大橋合龍。

據(jù)悉,十巫南高速項目新洲特大橋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中交二航局承建,全長569米,主跨340米。大橋索塔采用下塔柱內收的倒八字“H”形結構,總高度201.5米,相當于60多層摩天大樓的高度。若將索塔比作是斜拉橋的“脊梁”,那么上橫梁便是連接雙塔、形成門式框架結構的“肩膀”。

此次完成的上橫梁位于136米的高空,跨度21.3米、高6米,為預應力混凝土箱形結構,混凝土總方量達720m3。其施工難度大、技術標準高、安全風險突出,是全線建設的重中之重。

面對超高空作業(yè)、大體積混凝土泵送、質量控制難度大等多重挑戰(zhàn),項目團隊科學組織、精心策劃,創(chuàng)新采用同步施工與分層澆筑工藝。相較于傳統(tǒng)“先塔柱、后橫梁”的異步施工,同步施工有效縮短了工序間歇,實現(xiàn)了梁塔混凝土的“無縫銜接”,提升了結構整體剛性與應力傳遞效率;分層澆筑則有效控制了水化熱問題,為混凝土早期收縮和部分徐變預留“應力釋放窗口期”,確保了上橫梁這一關鍵構件在百年設計壽命內的長期穩(wěn)定與健康。




下一步,項目團隊將全力推進主塔封頂任務,朝著全橋貫通的最終目標穩(wěn)步前進。此次關鍵節(jié)點的突破,不僅展現(xiàn)了我國橋梁建設的高超技藝,更凝聚了全體建設者的智慧與汗水,為這條“民生路、致富路”的早日通車提供了堅實保障。

△十巫南高速新洲特大橋施工團隊負責人 趙運洪
據(jù)悉,十巫南高速公路全長84.9公里,起于竹山縣溢水鎮(zhèn)東川村,與已建的十巫中高速公路對接,向南經竹山縣溢水鎮(zhèn)、麻家渡鎮(zhèn),竹溪縣新洲鎮(zhèn)、兵營鎮(zhèn)、天寶鄉(xiāng)、豐溪鎮(zhèn),止于陜西省鐘寶鎮(zhèn)東風村,與安來高速公路相連,建設工期48個月,計劃于2027年建成通車。

△十巫南高速線路示意圖
作為湖北省“九縱五橫四環(huán)”高速公路網中“縱八”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串聯(lián)鄂陜渝三省市、打通秦巴山區(qū)的省際快速大通道。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地改善鄂西北山區(qū)落后的交通條件,有效破解當?shù)亟洕l(fā)展的交通瓶頸,對完善區(qū)域路網結構、促進秦巴山區(qū)鄉(xiāng)村振興及旅游資源開發(fā)和十堰地區(qū)“打造湖北九州通衢西向節(jié)點樞紐”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徐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