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段銳 通訊員 袁玉玲 報道:11月12日,十堰市第六屆地方戲曲調演在東風故里俱樂部落幕。在這場匯聚全市7個演出單位、12個精品劇目的藝術盛會中,竹溪縣山二黃劇種保護傳承展演中心選送的傳統劇目《拾玉鐲》《掃雪打碗》,以婉轉的唱腔、精湛的演技和細膩傳神的表演,從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雙雙榮獲“優秀演出劇目”獎項,展現了竹溪地方戲曲的獨特魅力。



十堰市地方戲曲調演創辦于2010年,每三年舉辦一屆,是全市極具影響力的專業戲曲展演活動。活動旨在系統推進十堰地方戲曲的活態傳承,培育中青年戲曲人才,集中展示近年的藝術創作成果,進一步擦亮“十堰市地方戲曲調演”文化品牌,助力十堰建設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拾玉鐲》劇照



△《掃雪打碗》劇照

△山二黃《青春何恐》選段“義薄云天”亮相閉幕式
榮譽的背后,是主創團隊日復一日的堅守與打磨。在備戰調演期間,竹溪縣山二黃劇種保護傳承展演中心特邀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漢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金榮霞、李瑞明和武漢市漢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立新三位專家親臨指導。在長達數月的排練中,專家們從戲曲表演的“四功五法”入手,對每個身段、每句唱腔、每個眼神都精雕細琢。演員們每天堅持七八個小時的高強度排練,在專家的悉心指導和樂隊老師的默契配合下,將兩部經典劇目演繹得入木三分、形神兼備。
△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漢劇團國家一級演員 金榮霞
△竹溪縣山二黃劇種保護傳承展演中心戲曲演員 李鑫




作為鄂西北地區唯一擁有完整聲腔體系的地方戲曲劇種,竹溪山二黃迄今已有數百余年歷史,享有“京漢同源、荊楚一絕”的美譽,更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竹溪縣山二黃劇種保護傳承展演中心作為全國唯一專業創作演出山二黃的專業劇團,被譽為“天下獨一團”,始終肩負著這一珍貴劇種保護與傳承的時代重任。

如今,這一古老藝術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它不再局限于專業舞臺,更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成為賦能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走在竹溪街頭巷尾,山二黃非遺元素隨處可見,尤其是在武陵不夜城,戲曲文化與市井生活完美融合,營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化體驗空間。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漢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金榮霞深有感觸地說:“走進武陵不夜城,仿佛置身戲曲世界,文創產品琳瑯滿目,點位演出精彩紛呈,令人震撼不已。”




山二黃的成功活化,為竹溪文旅發展注入了獨特的文化靈魂。通過開發戲曲研學之旅、文化探尋線路、旅游直通車等衍生業態,山二黃正從歷史深處走向現代生活,從專業舞臺走向市井街巷,成為帶動地方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竹溪,山二黃不再只是回蕩在歷史中的余音,而是涌動在街頭巷尾的蓬勃脈搏,正持續為這座城市的文旅融合與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活力。
(責任編輯:徐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