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段銳 報道:綠染秦巴,藥香滿山。在竹溪縣雙竹林場,四名村民正俯身于林間,熟練地采收著今年第一批高山天麻。刨開腐葉、輕取菌棒,一個個飽滿肥碩的天麻破土而出,最大的單果可達數兩重。這片孕育著“秦巴藥庫”精華的土地,正以“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把深山珍品送往全國——十堰康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直播團隊同步架起設備,鮮天麻一出土,便通過鏡頭直達千家萬戶。


作為傳統名貴中藥材,天麻兼具藥用與食用雙重價值。其性甘平、歸肝經,能平肝息風、祛風通絡,對眩暈頭痛、風濕痹痛有顯著功效,現代研究發現其含天麻素、多糖等活性成分,2023年被列為藥食同源品種,市場認可度極高。如今,天麻應用場景已從傳統中藥配方,廣泛延伸至保健品、功能食品、餐飲乃至化妝品領域,需求持續旺盛。


十堰康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徐江華介紹,這片林下產業基地自2017年落地竹溪以來,便以“企業+林場+農戶”的模式,打造了1500畝林藥復合種植示范區。依托旺盛市場需求,基地從鮮賣、粗加工到深加工不斷延伸產業鏈,形成天麻粉、天麻片、天麻酒等多元產品,對應售價層次分明。目前,基地畝均投資約5萬元,營收可達12萬元,效益十分可觀。


△十堰康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徐江華


竹溪的“藥材經”,離不開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地處鄂渝陜交界,2464米的海拔高差造就立體氣候,雨量豐沛、四季分明,為藥材生長提供了絕佳環境。近年來,竹溪緊扣“茶、藥、漆、竹、特、養”六大林下產業,以政策穩基、基地擴面、主體強能、品牌提質四大抓手,推動林下藥材種植達24.6萬畝,育苗超300萬株,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產業興旺,最暖人心。泉溪鎮成佳河村村民張學英一邊采收天麻一邊笑著說:“一天能掙一百多塊,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這正是竹溪中藥材產業振興的生動縮影。
△泉溪鎮成佳河村村民張學英
未來,竹溪將繼續深耕資源稟賦,強化科技支撐,憑借全國領先的工廠化實踐,為中藥材產業創造更多“青山變金山”的竹溪方案。這片古老的土地,正用一株天麻、一味良藥,書寫著鄉村振興的鮮活答卷。
記者手記
竹溪林地廣袤,發展林下經濟是擦亮生態招牌、轉化綠色價值的妙筆。雙竹林場沒有“靠山吃山”,而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憑借林下產業讓山林煥發出新的生機,既守護了綠水青山,又鼓了村民腰包。雙竹林場用實踐證明,綠色發展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期待竹溪持續做好“綠文章”,讓林下經濟成為鄉村振興強勁引擎,讓百姓在綠水青山間捧穩“金飯碗”。
(責任編輯:徐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