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頻傳,振奮人心!連日來,十巫南高速建設一線不斷傳來好消息,隧道貫通、大橋突破工程攻堅成效顯著。這一則則喜訊是建設者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是十巫南高速從夢想照進現實的鏗鏘回響,更是區域發展騰飛的前奏和序章,快一起來看看!
十巫南高速興隆3號隧道右幅成功貫通
近日,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十巫南高速興隆3號隧道右幅成功貫通。這不僅是十巫南“百日攻堅”的首個重大勝利,更為后續路面和機電工程打開了關鍵通道。

面對復雜地質條件,項目建設團隊攻堅克難,利用超前水平鉆機結合地質雷達,提前預判前方未知因素,實現了對圍巖地質的“精準把脈”和“未卜先知”;對于掌子面頂部圍巖松散、上臺階及中臺階支撐位置圍巖強度不高、拱架沉降量大、初期支護侵限等問題,運用“管棚支護+增大鎖腳+早成環”的穩健掘進工法,確保隧道施工正常推進。
十巫南高速新洲特大橋突破百米大關
近日,新洲特大橋建設現場傳來喜訊,其塔柱施工高度已成功突破百米大關。這座主塔高達201.5米、主跨長達340m的最大跨徑獨塔地錨式斜拉橋,是連接標段南北岸的關鍵樞紐。

“百日攻堅”期間,面對超高空作業、大體積混凝土連續澆筑、毫米級線形控制等挑戰,標段項目部采用智能液壓自動爬模系統,實現模板安全、平穩、高效爬升,創新應用塔吊地面操作系統,可實時進行視頻監控、遠程指令傳輸、緊急制動系統等操作,顯著提升作業安全性和效率。通過在塔柱關鍵部位安裝預埋件,進行全過程動態監測,將誤差控制在毫米級,確保塔柱精準“生長”;通過構建全方位高空作業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工程在高溫及復雜環境下安全、優質、高效推進。
十巫南高速新洲1號隧道左幅順利貫通
近日,十巫南高速公路重難點工程——新洲1號隧道左幅順利貫通。這一重要節點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為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洲1號隧道為分離式雙洞隧道,左線全長1332米,右線全長1302米,右線最大埋深達158米。隧道地處鄂西北構造侵蝕剝蝕低山丘陵區,地質條件復雜,圍巖以Ⅳ、V級為主,巖體節理裂隙發育、破碎,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為確保隧道安全順利貫通,項目部始終秉持“技術先行、安全第一、質量為本”的施工理念,對Ⅴ級圍巖淺埋偏壓的地質特點,采用三臺階法施工,合理設置預留變形量,并配備I20b鋼拱架、Φ42小導管等支護設施,有效確保圍巖穩定;加強超前地質預報,通過地質雷達、超前水平鉆孔等技術手段,提前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質情況,及時調整施工參數;嚴格落實監控量測,對周邊位移、拱頂下沉等關鍵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動態掌握圍巖變形情況,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數據支撐。
十巫南高速戈邊2號隧道順利實現雙向貫通
近日,十巫南高速五標迎來關鍵突破——戈邊2號隧道順利實現雙向貫通。這不僅標志著五標段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也為后續工序的全面開展奠定了基礎。

針對隧道施工效率與精度控制難題,推行機械化、智能化作業,有效保障了附屬工程的內實外美。通過這套“機械軍團”的組合應用,實現了隧道施工從“人海戰術”到“技術密集型”的轉型升級,確保了隧道安全、優質、快速貫通。與隧道貫通交相輝映的是,豐溪互通CNSS高邊坡監測預警系統成功投用并穩定運行,該系統如同忠誠的“數字哨兵”,能夠敏銳洞察巖土體的微小變化,一旦數據異常即刻觸發多級預警,為項目風險預判和科學決策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確保了高邊坡施工在可控、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
十巫南高速公路全長84.9公里,起于竹山縣溢水鎮東川村,與已建的十巫中高速公路對接,向南經竹山縣溢水鎮、麻家渡鎮,竹溪縣新洲鎮、兵營鎮、天寶鄉、豐溪鎮,止于陜西省鐘寶鎮東風村,與安來高速公路相連,建設工期48個月,計劃于2027年建成通車。建成后,將打通鄂陜渝三省市交界的交通動脈,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十巫南高速線路示意圖
截至目前,十巫南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124.87億元,占總投資的64.9%。其中,路基工程完成79%,橋梁工程完成63%,控制性工程新洲特大橋塔柱施工至124米(完成62%),隧道累計貫通27座(單洞),占工程總量66%。
期待早日建成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