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袁正偉 通訊員 柯丁 報道:竹溪縣新洲鎮地處秦巴山區,曾因“山重水復”阻隔而困住發展。今年以來,該鎮黨委、政府以網絡為橋,用助農直播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難題,讓帶著鄉土溫度的“山貨”走出深山,為鄉村振興注入數字動能。

近日,新洲鎮新發村村民李聲全拿著錢款,高興地向鄰里分享助農直播帶來的實惠。
以往,新洲鎮農戶自家種的新鮮果蔬、曬的干菜、養的土蜜等農特產品,多是“提籃小賣”的零散模式,規模小、標準亂,難成氣候,常常因吃不完、賣不掉而被浪費,村民心有不舍卻又換不來錢。山貨雖好,但沒銷售渠道,只能守著“寶貝”干著急。看著村民們的優質農產品“藏在深閨人未識”,鎮村干部時常為此發愁,為了拓寬銷路,助農增收,沒少琢磨辦法。
既然山路阻隔了銷路,那就用網絡來打通。確定助農直播的思路后,就立馬著手推進落實。今年三月,該鎮黨委、政府迅速組建專班,深入各村摸清農戶家中農特產品的底數。沒有專業設備和場地,鎮村干部就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辦公室里,用自己的手機開啟直播;沒有專業主播,鎮村干部就親自上陣。一套手機、一個支架,辦公室里、桃園中、曬場上、蜂箱旁,隨時隨地都能搭起“移動助農直播間”。

起初,大家對助農直播的信心并不是很足,甚至覺得“對著手機說話有點傻”,但沒想到田間地頭的樸實畫面和原生態的農產品,反倒意外贏得了網友們的信任與喜愛。農戶晾曬干菜、釀造土蜜、熏制臘肉等過程,讓消費者看到了真實的鄉土味,直播間熱度噌噌往上升,訂單也從四面八方涌來。



自今年八月份開播以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該鎮的助農直播成效顯著,最高在線人數超1000人,點贊量突破10萬+,線上銷售額近萬元,直接帶動村民增收近5000元,所有收益全部精準落到農戶手中。消費者100%好評里,“老家味道”“吃得放心”成了最好的“活廣告”。



為擴大助農直播的影響力,該鎮還培訓了一批村民當主播,打造本土直播團隊。同時整合物流資源,優化包裝與倉儲,提升發貨效率。通過“按需下單、提前規劃”,不僅解決了銷路問題,更有效避免了農產品滯銷浪費,讓“山貨”既賣得出,又賣得好、賣得遠。如今,新洲鎮不少村都因地制宜搞起了助農直播,不少村民也從“鏡頭前手心冒汗”,成長為能從容介紹自家農產品的“新農人”。

為讓“山貨”持續走俏,新洲鎮在武陵不夜城打造“楠木湖助農優選”實體店,構建起線上線下聯動“樞紐站”——消費者既可到店看貨下單,也能在線上“種草”后到店提貨。更關鍵的是,這種聯動催生出“訂單農業”,農戶可依照訂單規劃種養規模,實現“以銷定產”,讓增收路走得更穩。



楠木湖的這場“新農事”,正以最接地氣的方式,書寫鄉村振興答卷。一根網線,牽出了山貨的銷路,更牽起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