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段銳 報道:中秋佳節將至,月餅市場也隨之火熱起來。為趕在節前滿足訂單需求,連日來,位于竹溪縣城關鎮大裕溝村3組的湖北泓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機器轟鳴不斷,工人們開足馬力,搶“鮮”生產,全力備戰即將到來的銷售高峰。

3000平方米的現代化無塵車間內,傳統手工工藝與智能化生產設備相互配合,空氣中彌漫著甜香,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和面、包餡、壓模、烘烤,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二十年的技藝傳承。五仁、椰蓉、百果等多種口味的月餅,從這里生產、下線、包裝,并發往全國各地。

產能翻倍月餅香飄出秦巴山
近日,記者走進湖北泓星食品科技公司新廠區,只見三車近萬枚月餅經過最后檢查,正整裝待發至十堰、襄陽、武漢等地。現代化廠房內,嶄新的生產線全速運轉,工人們嫻熟地配合機器操作,整個廠區忙而有序,煥發出勃勃生機。

“目前每天產能達到5000斤,是原來的三倍多,訂單已經排到了中秋節前。”公司負責人李強的臉上洋溢著喜悅與期待,他介紹,新廠區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600萬元至800萬元。

與傳統小作坊式的月餅生產不同,這里采用現代化無塵車間標準裝修,嚴格遵循食品安全規范。令人驚喜的是,在使用智能化生產設備的同時,企業仍保留了手工揉面的傳統工藝。

“我們堅持餅皮手工揉面的制作方式,主要原因就是機器代替不了老師傅的手感。”正在手工揉面的老師傅陳江說,手工揉面雖然效率不如機器,但是烤制出來的面皮口感更加酥軟。

訂單供不應求,成了企業“甜蜜的煩惱”。隨著中秋臨近,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新廠區的投產不僅解決了產能瓶頸問題,更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湖北泓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強
匠心傳承二十年守護舌尖上的鄉愁
竹溪泓星月餅作為有著近20年歷史的老品牌,早已深深根植在竹溪人的味蕾記憶中。其主打產品蘇式月餅,憑借皮酥、入口即化的獨特口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我們的月餅皮有26層,每一層都要恰到好處。”李強透露了制作工藝的奧秘。他表示,從選料到成品,要經過18道工序,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手工揉面和包酥環節,要想達到入口即化的效果,每個生產步驟都要精準控制。

傳統口味搭配親民價格,使泓星月餅成為竹溪人的中秋必備。五仁選用上等果仁,椰蓉來自海南優質椰子,黑芝麻經過精心篩選,每一味原料都體現著企業對品質的堅定執著。

“從小到大,中秋吃泓星月餅已經成為我們家的傳統。”一位前來批量采購的客戶說道,他一次性購買了二十盒月餅,準備送給外地的親友。
如今,歷經二十年沉淀,泓星月餅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大,加上技術的不斷完善,公司還拓展了玉米鍋巴、軟香酥等產品,將鄂西北風味與老家味道帶給更多天南海北的竹溪人。

政企同心月餅經濟甜了村民心
企業蓬勃發展的背后,是當地政府打造的優質營商環境。此前,長期未尋得合適地址的困境,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壯大。這一難題在政府部門的助力后得到了有效解決。

縣招商部門不僅幫助企業找到了理想的廠址,還協助辦理各項手續,確保項目快速落地,同時多次上門提供專業指導,解決各類難題。這一舉措不僅精準滿足了該公司的擴能發展需求,有效激活了村里長期閑置的土地,更顯著提升了村集體經濟實力,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如今,這個曾經閑置的地塊已經成為帶動村民就業的“香餑餑”。項目投產后,吸納當地50余名村民就業,涵蓋生產、質檢、物流等多個崗位,切實拓寬村民家門口就業渠道。這些員工中,有不少是曾經的留守婦女和困難群眾,如今她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在這里工作既能賺到錢,又能照顧家里,比外出打工強多了。”當地村民魯秀平一邊熟練地將月餅裝入禮盒,一邊笑著說,臉上滿是幸福。
新廠區東側,又一批月餅剛剛出爐,金黃色的餅皮在燈光下熠熠生輝,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香氣將飄出廠房,飄出竹溪,成為更多人中秋記憶的一部分。而大裕溝村的村民,也在這一爐爐月餅的香氣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份“圓滿”。

從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到企業反哺社會,再到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這條鄉村振興的鏈條正在竹溪的土地上緩緩鋪開,如同那18道工序、26層的月餅酥皮,層層疊疊,環環相扣,最終成就令人回味無窮的幸福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