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張亞楠 段銳 報道:金秋十月,舉國同慶。伴隨竹溪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當大家奔赴各地享受假期休閑時,竹溪文旅工作人員與志愿者們始終堅守崗位一線。他們以忙碌的身影、貼心的服務,為每一位前來竹溪的游客,編織出一段段溫暖的旅行記憶。


文旅工作人員身著統一的紅馬甲,面帶微笑,以飽滿熱情迎接每位游客。從清晨的絲絲微涼,到深夜的燈火闌珊,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為游客提供咨詢引導、便民幫扶等多元化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賓至如歸”的溫暖。

竹溪高速路口的“活地圖”與“暖心人”
10月2日清晨七時,當秋雨飄過竹溪高速收費站檐角時,志愿者秦健和同事已佩戴好工作證,在服務接待站前整理宣傳折頁。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這個不足五平方米的服務站,成了無數游客認識竹溪的“第一扇窗”。“您好,需要竹溪旅游指南嗎?”作為文旅服務志愿者,類似的話語,秦健每天問詢沒有上千次也有幾百次。她手中那份精心設計的折頁,不僅標注了景點區位,還詳細羅列了地道美食、特色民宿與非遺體驗項目等惠民信息。

僅一個下午,180多份帶著溫度的折頁全部傳遞到游客手中。有人翻開后,驚喜地指著“山二黃戲曲”演出時間;有人當場就規劃起“桃花島+武陵不夜城”的游覽路線……
△志愿者 秦健
當天傍晚時分,從宜昌自駕而來的周先生帶著家人匆匆下車求助:“能不能推薦武陵不夜城附近的酒店?網上都訂滿了!”秦健立即掏出自制的手寫備忘錄,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城區賓館酒店信息。“這家民宿步行到武陵不夜城只要十分鐘,還帶免費停車場,非常適合家庭居住。”她一邊說,一邊畫出簡易地圖,周先生緊鎖的眉頭慢慢舒展。

假日期間,當收費站因車流激增出現緩行時,秦健又化身“移動信息站”,協助交警提醒游客:“前方路段正在施工,建議繞行濱河路。”“今夜有雨,山區道路請謹慎駕駛。”暮色中,她舉著指示牌的身影被車燈拉長,有游客搖下車窗遞出月餅:“辛苦了,節日快樂!”——這或許是對車流中值守數小時的志愿者們最好肯定。

武陵不夜城的“守護燈塔”
晚上十一時的武陵不夜城,最后一組花燈漸次熄滅,街區游客中心工作人員江艷仔細檢查完每個角落,才準備下班。連日來,她日均接待游客咨詢超500次,嗓音已有些沙啞,但辦公桌上那本寫滿密密麻麻文字的筆記本,記錄著比數據更珍貴的溫暖瞬間。

10月1日晚的尋人廣播,曾讓景區所有人擔心。“穿藍色恐龍衛衣的男孩,身高約1米,請見到的工作人員立即聯系服務臺!”得知李先生的孩子走失后,江艷第一時間前往監控室調取街區視頻,同時通過廣播尋人,并協助保安人員分區搜尋。當對講機里傳來“孩子在電玩城找到”的消息時,她一路小跑著將孩子送回父母懷抱,還往孩子手心塞了塊月餅安撫。

這樣的突發事件并非個例。有位山西游客遺落了裝有證件的腰包,江艷通過消費記錄鎖定區域,帶人在文創市集終于尋回;見游客在休息區徘徊,她會主動端去熱茶,用溫柔的話語慢慢解答疑問。

這個假期,江艷沒有陪伴家人,卻讓萬千游客在異鄉感受到“家”的溫度——那些失而復得的笑臉、及時遞上的茶水、耐心細致的解答,正是溪城最動人的風景。

△武陵不夜城游客中心工作人員 江艷
竹溪文旅始終將游客體驗放在首位,通過一系列暖心舉措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從發放便民旅游服務卡片,到設立24小時咨詢投訴熱線;從景區內的免費雨具、熱水供應,到志愿者的文明旅游宣傳……每個細節都彰顯著竹溪對游客的關心關懷。這些努力不僅讓游客的旅程更舒心、更安心,也為竹溪建設“一城四地”增添了亮麗色彩,成為竹溪文旅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在洋溢著歡慶氣息的溪城大地上,竹溪文旅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化身貼心“服務使者”,默默奉獻,他們用責任詮釋擔當,用服務溫暖游客,用行動守護著竹溪文旅市場的繁榮與秩序。下一步,竹溪文旅部門將持續以優質服務為筆、以游客滿意為墨,繪就竹溪文旅發展的新篇章,全力塑造“小城有戲·慢養竹溪”文旅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