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說過的話,轉頭就忘;出門后不認得回家的路;喜怒無常,時而暴躁,時而冷漠……近年來,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持續增長,對于這種疾病,許多人認知不足,當親人出現反應遲緩、記性差等癥狀時,常以為只是“年紀大了”,直到生活無法自理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專家表示,及早識別風險信號、早篩早治,有助于延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疾病進展。
6旬大爺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
今年68歲的羅大爺(化姓)退休后本該享受悠閑自在的晚年生活,然而4年前,家人逐漸察覺到他有些“不對勁”。起初,只是隨手放置的東西偶爾轉身就忘;后來,他連電視遙控器都不會用了;坐公交經常坐過站,一個人漫無目的地閑逛。“我們一直以為這是正常的‘老糊涂’,直到他連熟悉的路都記不住,才意識到問題嚴重。”家人回憶道。
因羅大爺對往事的記憶依然清晰,這讓家人很難將他的表現與阿爾茨海默病聯系起來。“我們總是認為,老年癡呆就是什么都不記得了,所以一直沒往這方面想。”
今年9月,在家人的陪伴下,羅大爺來到十堰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記憶門診。神經內科三病區主任陳濤接診后,經過系統的認知功能量表評估、顱腦核磁共振(海馬體明顯萎縮)以及生物標志物檢測(結果為陽性),羅大爺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他的情況很典型,近期記憶明顯下降,但遠期記憶相對保留,這正是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的特征之一。”陳濤表示。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是我國最常見的癡呆類型,患者已超過1000萬人,但因社會認知不足,就診率非常低。
疾病進程的“三個階段”
陳濤介紹,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通常經歷三個典型階段:輕度癡呆、中度癡呆和重度癡呆。早期階段,患者主要表現為難以記住新的信息,例如剛剛發生的事情、新認識的人、新學的知識等,或者反復詢問同一問題、詞不達意,判斷力下降等。
“這個階段通常持續3至5年,很多家屬誤以為是正常的衰老現象,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機。”陳濤表示,羅大爺最初的表現就很典型,遠期記憶尚存,但近期記憶明顯受損。
隨著病情進入中期,患者不僅記不住新信息,連過往的重要經歷也逐漸模糊。陳濤解釋道:“這個階段可能持續2至10年,患者會出現語言障礙、視覺空間障礙、情緒波動,甚至出現幻覺、攻擊行為等情況,日常生活需要家屬或者專業人員的照顧和監護。”到了晚期,患者幾乎喪失所有認知功能,不認識親人,無法言語、行走,完全依賴他人照護。
“特別要重視的是輕度認知障礙階段,這是我們干預的‘黃金窗口期’。”陳濤表示,在此階段進行有效干預,可延緩疾病進展5至7年,顯著提升患者后期的生活質量。
生活方式與醫學干預防治結合
關于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陳濤建議從中年時期就開始注重腦健康。“均衡飲食是關鍵,推薦地中海飲食模式,多攝入蔬菜、水果、全谷物、魚類、堅果等食物;每周保持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為大腦提供充足氧氣和營養;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其間,大腦會高效清除代謝廢物、修復受損神經細胞。同時,還可以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和學習新知識,鍛煉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促進大腦思維活躍。”陳濤說,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病也對預防認知下降至關重要。
對于已確診的患者,十堰市人民醫院采用藥物與非藥物相結合的綜合治療策略。陳濤說:“疾病早期可使用單抗類藥物延緩病情發展,中晚期則常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和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劑等藥物,緩解癡呆癥狀,延緩病情發展。同時,我們非常重視非藥物干預,如認知訓練、經顱磁刺激、音樂療法、運動鍛煉等。”
在羅大爺的治療方案中,陳濤團隊定制了個性化的綜合干預計劃。“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還為羅大爺安排了經顱磁理療,并指導家屬通過協助其增加社交活動等方式進行干預。”陳濤說。令人欣慰的是,經過近一個月的規范治療,羅大爺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有了明顯改善。“現在他能夠重新使用電視遙控器,對外界的反應也更加適當。”陳濤表示,只要及時干預、規范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完全能夠維持較好的生活質量。
需要理解和耐心的照護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漫長病程中,家屬的關愛至關重要。陳濤說:“照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智慧。”
“照護者首先要理解患者異常行為背后的需求,當患者出現焦慮、游走或攻擊行為時,不要簡單制止,而應嘗試理解背后的原因,可通過回憶往事、播放音樂等方式安撫其情緒。”陳濤表示。同時,照護者自身也需關注心理健康。“很多照護者長期處于高壓狀態,身心俱疲,這反而會影響照護質量。”陳濤建議照護者要定期休息,與其他照護者交流經驗,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支持。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他人。
“一個小舉動可能避免一場意外。”陳濤呼吁市民在電梯、樓道等場所遇到疑似迷路老人時主動提供幫助。
免費篩查助力早診早治
2024年,市衛健委依托十堰市人民醫院建立市老年癡呆防治指導中心,并成立市老年癡呆防治指導中心專家委員會,由十堰市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唐振剛擔任主任委員。在唐振剛的帶領下,十堰市人民醫院正在積極探索建立阿爾茨海默病全周期綜合防治體系,從篩查、預防到治療、照護,持續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唐振剛說:“我們成立了阿爾茨海默病診療多學科 MDT團隊,包括神經內科、精神心理科、康復科、影像科、檢驗科、醫養中心等多個專業的專家,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為響應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局關于在全國組織開展2025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十堰市人民醫院記憶門診近期提供50個免費血液篩查名額,為65歲以上有記憶減退現象的市民提供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篩查。唐振剛表示,篩查采用最新的血液生物標志物檢測技術,只需抽取少許血,就能檢測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生物標志物,比傳統檢查更便捷、更高效,能有效捕捉疾病早期信號,是實現“早防早治”的重要一環。
雖然阿爾茨海默病目前還無法根治,但隨著醫學進步,已經有了更多延緩疾病進展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識正在不斷提高,這也為早發現、早干預創造了更好的環境。
“我們希望通過早期篩查、綜合干預和社會支持,讓更多患者像羅大爺一樣,及時控制病情,留住美好記憶。”唐振剛說。(秦洪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