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二胎了,有經驗,請個月嫂在家不是更省錢?”面對親友的不解,近日,在十堰市人民醫院生下二寶的張女士,用一面錦旗作出了回答。作為“過來人”,她這次果斷選擇了該院的醫養母嬰中心(母嬰保健科),并直言:“這錢花得值,是對自己和寶寶未來最好的照顧。”

“生老大時全家手忙腳亂,還是累得夠嗆。”張女士坦言,正因有過經歷,她才更清楚產后第一個月對母嬰的重要性。“傳統坐月子重心全在寶寶身上,常常忽略了媽媽。”她表示,二胎媽媽身體往往更虛弱,更需要科學調理。而月子不光是寶寶適應新世界的關鍵期,更是媽媽身體恢復、心理調整的黃金期。”我需要的不只是保姆,而是一個能同時照顧好我和孩子的專業團隊。”
經過反復比較,她最終選擇在十堰市人民醫院完成從產檢、分娩到產后康復的“一站式”服務。
從產科病房轉到同樓層的醫養母嬰中心,對張女士來說,是一次“無縫銜接”的安心過渡。婦產科醫生定期查房,跟進子宮恢復和傷口愈合;新生兒科專家監測寶寶的黃疸、生長指標,提前防范風險。“最讓人安心的是24小時護士站,夜里喂奶姿勢不對孩子突然哭鬧,一按鈴就有專業護士到場指導。”從撫觸、護臀到喂養指導,這些細節讓帶娃變得從容,也為寶寶健康打下基礎。
除了醫療上的專業照護,十堰人醫醫養母嬰中心的人文關懷也讓張女士倍感溫暖。插花、手作、繪畫等沙龍活動,讓她偶爾從帶娃中抽身,和其他媽媽交流放松;產后瑜伽課更是驚喜,在老師指導下,她產后第一周就開始進行骨盆、腹直肌等核心肌群的針對性修復訓練。
“在這里,我不只是媽媽,也能做回自己。”張女士說,這種由內而外的調理,是在家無法實現的。
張女士的經歷,是如今年輕家庭育兒觀念轉變的一個縮影。隨著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提升,“坐月子”不再只是靜養,而是融合醫療、護理、康復、心理疏導的科學修復過程。
十堰市人民醫院醫養母嬰中心依托三甲醫院資源,推出“產康一體”服務模式,將醫療級母嬰照護與高品質休養相結合,既保障了母嬰健康,也給予產后女性充分的休憩空間與尊重,幫助她們更自信地迎接新階段。正如張女士所說:“這份投入,是對全家長遠幸福的負責。”(秦洪濤 盛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