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楚網-十堰頭條訊文、圖/記者 秦洪濤 通訊員 馬婷婷 報道:一次普通的晨練,竟成了一場與死神的賽跑。近日,市民張先生(化名)在晨練時突發劇烈胸痛,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然而病情急轉直下,張先生迅速惡化為室顫,并發生心臟驟停!危急時刻,當地醫護人員爭分奪秒實施心肺復蘇和電除顫,維持其基本生命體征,同時火速聯系十堰市人民醫院ECMO(體外膜肺氧合)團隊請求支援。
接到支援電話后,十堰市人民醫院ECMO團隊迅速響應,攜帶設備緊急前往。抵達后,評估、準備、定位、穿刺……很快代表生命希望的ECMO管路成功建立并開始運轉。待ECMO維持住基本生命體征后,命懸一線的張先生迅速被安全轉運至十堰市人民醫院。
抵達市人民醫院后,胸痛中心立即開啟綠色急救通道。心血管內科Ⅱ病區吳三五主任判斷病情兇險,當機立斷啟動“ECMO+急診PCI”聯合救治方案。在吳三五主任的帶領下,以李波博士、陳昆副主任醫師為核心的介入團隊迅速行動,為張先生施行緊急冠脈造影。結果顯示其冠脈三支血管存在嚴重病變,其中右冠狀動脈近段次全閉塞,是引發此次急性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必須立即開通!介入團隊爭分奪秒,僅用時1小時便在病變血管成功植入支架,血流瞬間恢復通暢。
盡管血管成功開通,但經歷長時間心臟驟停和復蘇后,張先生的心臟功能極度脆弱,血壓難以維持。他被迅速轉入重癥醫學科(ICU)。由心血管內科、重癥醫學科及護理團隊組成的“生命特護組”無縫銜接,展開了精密的監護與治療。在多學科團隊的精心救治和守護下,張先生奇跡般地闖過了生死關,在ICU中蘇醒過來。
度過最危險的階段后,張先生轉入心血管內科Ⅱ病區普通病房進行康復治療。醫護團隊為其量身定制了精細化的康復計劃:護理團隊每日耐心指導呼吸訓練及循序漸進的肢體功能鍛煉;醫生團隊則根據其恢復情況,動態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從重癥監護室的生死一線,到普通病房的平穩康復;從臥床不起的虛弱無力,到最終獨立行走、煥發新生,張先生完成了生命的“重啟”。
出院當日,張先生緊緊握住吳三五主任的手,激動哽咽:“是你們把我從鬼門關拽了回來!”其妻子眼含熱淚,將一面印有“醫德高尚暖人心,醫術精湛傳四方”金色大字的錦旗鄭重交到醫護人員手中。這面錦旗不僅承載著一個家庭的無限感激,更是對心血管內科Ⅱ病區全體醫護人員“永不放棄每一個心跳”堅定信念的最高褒獎。
這例“心肌梗死-室顫-ECMO-冠脈介入”成功救治案例,彰顯了十堰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硬核的綜合救治能力。從縣級醫院到三甲醫院的高效無縫銜接,從基礎心肺復蘇到ECMO等高級生命支持的快速響應,從多學科協作的急危重癥搶救到個體化、精細化的長期康復管理,十堰市人民醫院構建了完善的“全周期”生命救治鏈條。“每一次心跳的延續,都是對‘生命至上’理念最鏗鏘有力的詮釋。”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Ⅱ病區主任吳三五表示,團隊將繼續以尖端技術為矛,以仁心仁術為盾,為鄂西北地區百姓的心臟健康筑起最堅實的防線。
專家介紹

吳三五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十堰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2病區主任
《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中國非公立醫院醫療機構協會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結構性心臟病學組委員、湖北省預防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心血管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專家組成員、湖北省高血壓達標中心聯盟委員會常務委員、湖北省腦血管病防治學會委員、十堰市胸痛聯盟委員會委員、十堰市房顫聯盟委員會委員、十堰市心血管疾病介入醫學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十堰市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第一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十堰市心衰聯盟副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擅長冠心病介入治療(包括復雜冠脈病變,CTO病變,左主干病變,分叉病變,鈣化扭曲病變,獨立完成各種支架手術超5000臺),起搏器植入(包括單腔起搏器,雙腔起搏器,無導線起搏器,ICD植入等),先天性+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封堵治療(包括房間隔缺損封堵,卵圓孔未閉封堵,左心耳封堵等,年手術量200臺左右,累積手術量超1000臺)。曾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心導管室進修冠心病介入治療。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SCI論文、統計源及以上期刊學術論文20余篇。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聯系電話:8637774

李波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哈爾濱醫科大學心血管內科碩士,福建醫科大學全日制內科學專業學位博士,院“青年英才”。
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及教學工作14年,已完成冠脈介入診療、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及起搏器植入等各類介入手術近萬例。擅長復雜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封堵術、起搏器植入術及左心耳封堵術。主持參與省市校級科研立項多項,發表SCI論文10余篇,中文期刊論文20余篇。
門診時間:周五上午 聯系電話:8637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