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患上感染性結石常年腰腹疼痛、反復高燒,經過5次手術仍難逃病痛折磨。近日,經過十堰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2病區專家團隊治療后她徹底擺脫了病痛折磨。

先后5次手術
7旬老太備受結石折磨
76歲的李奶奶(化姓)多年前患上了腎結石,短短數年間,她先后經歷了5次不同的碎石手術(右側2次,左側3次),但結石始終未能徹底清除。隨之而來的是腰腹部疼痛,還時常伴有發燒癥狀,甚至長期伴有乳白色膿尿,這讓飽受折磨的她變得越發焦慮。
不想再次動手術的李奶奶,無奈之下開始嘗試保守治療。她打過各種消炎針,也服用了不少中藥,然而,癥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愈發嚴重。
5月初,李奶奶再次出現反復發燒,家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帶她來到十堰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2病區就診。病區主任羅茂華經過仔細檢查發現,李奶奶腎部雙側所患的結石為感染性結石,右側最大的一個結石約4厘米大小,呈棉絮狀,不易打碎。

與此同時,李奶奶還伴有嚴重的膿尿癥狀,若不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細菌吸收進入血液,就會形成膿毒癥,進而危及生命。考慮到李奶奶年齡較大,還有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羅茂華專家團隊仔細評估后,決定分兩次進行創傷小、恢復快的經皮腎鏡碎石術,優先處理腎部右側的多發結石。

小切口“打洞取石”
讓頑固結石無處可藏
羅茂華主任介紹,經皮腎鏡碎石術是將腎鏡通過皮腎通道(一條經皮膚穿入腎盞腎盂內的通道)進行體內碎石和取石的外科微創技術,也被稱為“打洞取石”。醫護人員在患者腰部建立一條從皮膚到腎盂的通道,通過這個通道把腎鏡插入腎盂,利用氣壓彈道、鈥激光、超聲等碎石工具,把結石擊碎取出。因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手術切口通常小于1厘米,所以對腎臟損傷相對較小。
第一次手術,為避免手術中高壓沖洗致腎臟壓力過大,引起細菌感染全面擴散、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手術團隊在術中采用零壓沖洗,同時利用負壓吸引器對水流進行吸引,進一步降低腎臟壓力,預防感染擴散。
在手術團隊密切配合下,不到1個小時,手術順利完成,李奶奶右側結石徹底清除完畢。7天后,李奶奶順利出院。復查結果顯示,右側已無感染指標,發燒癥狀消除。

6月初,李奶奶再次來到泌尿外科2病區,接受腎部左側的碎石手術。手術團隊通過腰腹部一個0.5厘米的小孔,便全部取出了淤積在腎臟的結石。6月10日,李奶奶康復出院。
羅茂華介紹,感染性結石是一種較為特殊且棘手的結石類型,它具有生長快、容易復發等特點,這會給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影響。患者不僅要承受結石帶來的身體疼痛,還會因細菌感染引發發燒等癥狀,進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嚴重時感染還會擴散,導致感染性休克,進而危及生命。
羅茂華提醒
“結石”無小事,小結石也可能會危及生命。當體檢查出患有結石后,建議盡早進行干預處理,不能因為癥狀輕微就忽視。如果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或者發熱、腰痛等癥狀,應該盡快就醫。

羅茂華
十堰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2病區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
湖北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委員會結石學組委員、湖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泌尿外科委員會委員、武漢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泌尿生殖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秦巴山泌尿系結石專科聯盟秘書長、十堰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泌尿外科常務委員、十堰市泌尿外科委員會委員。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發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參編《實用外科學》。從事泌尿外科20余年,在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及復雜腎結石的診斷及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擅長于泌尿外科的微創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