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筆者從竹溪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獲悉,竹溪縣上年度的“新農合”基金審計完畢。審計結果表明,該縣自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情況實行網上監管以來,及時發現和糾正了一些違規現象及行為,確保了“新農合”基金的規范使用,保障了惠民政策的落實。“三年來我們審扣各種違規費用達248萬元。”該縣合管辦主任張友平說。
從2006年開始,竹溪縣成為全省“新農合”試點縣。在探索推進“新農合”試點工作中,為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原原本本落實到農民頭上,竹溪縣先后成立了由縣長掛帥的合管委、由各界人士代表組成的合監委,常設工作機構縣合管辦,選配38名合管員在15個鄉鎮成立合管站,完善運行機制。2010年,該縣在全省率先推行“新農合”網絡化管理,形成以合管辦為中心、以合管站為節點、以定點醫療機構為終端、以“新農合”管理系統為平臺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網上審核和網上監控,使收、管、用三分離。同時,對基金預算和大的支出項目實行集中討論,民主決策;對基金賬目實行財政合管,定期核對;對基金運行定期分析評估,形成了從源頭上防范、從細微處堵漏的風險防范和基金透支預警機制,做到不挪用基金、不違反程序撥付基金、不在政策規定范圍外使用基金。
去年以來,該縣在“全縣一張網”的運行中,按照“嚴格監督、科學管理、從重處罰”的原則,監審并舉、教罰并重,嚴厲打擊把“新農合”基金挪作他用的行為,杜絕醫療機構打“擦邊球”,對醫療服務中的違規費用和超標費用一律審扣。在“網眼”的監督下,年發現并及時糾正100余萬元基金違規使用行為,確保農民的“救命錢”用在刀刃上。
目前,竹溪“新農合”的“網管”模式正在全市推廣。
來源:秦楚網訊(十堰日報)(毛鴻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