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痘痘,一旦發病,可能滿身都會長小水泡,瘙癢難耐,一不小心還會留下小坑,這就是水痘。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兒童身上,是一種以全身性丘疹、水皰、結痂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雖然幾乎所有人于感染水痘后都會終身免疫,但水痘病毒仍可能潛伏于人體內,并可在多年后復發引致「帶狀皰疹」,俗稱「生蛇」。

二、臨床表現
大多見于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通常為14-16天。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癥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形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干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后見于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于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見于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
三、傳染期
通常由患者出疹前1 - 2天,至所有小水皰變干。水痘的傳染性極高,尤其是在患者出疹的初期。
四、傳播途徑
(一)呼吸道傳播:如患者咳嗽、噴嚏等。
(二)接觸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皰疹的皰液、間接接觸水痘病毒污染的衣物、毛巾、床單等。
(三)母嬰傳播:孕婦感染后,可垂直傳播給胎兒。
五、治療方法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干燥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該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癥處理,預防皮膚繼發感染。局部治療以止癢和防止感染為主,可外搽龍膽紫液,繼發感染者可外用抗生素軟膏。
六、孩子患病,家長應該怎么辦?
1.孩子出現疑似水痘癥狀后,應及早就醫,明確診斷,堅決杜絕帶病入園、入學。
2.居家或住院隔離治療,隔離至皮疹完全結痂干燥。水痘患病孩子應由專人照顧,避免接觸其他健康孩子、老人和孕婦。
3.居室要勤開窗、多通風,少去人流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4.做好室內環境清潔,使用暴曬、煮沸等方法對水痘患病孩子的衣服、毛巾、被褥、玩具及餐具等進行消毒。
5.剪短水痘患病孩子的指甲,保持手部清潔,避免因抓破皰疹而引起感染。
七、學生患病,學校應該怎么辦?
1.落實監測報告制度。嚴格執行晨午檢制度和因病缺課登記報告制度,開展癥狀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減少患病學生與他人接觸。病愈后憑康復證明入校。水痘的傳染期為出疹前1~2天至所有皮疹結痂干燥,故水痘病例必須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干燥為止。
2.督促患兒隔離治療。學校發生水痘疫情后,及時督促患兒家長帶孩子就醫,隔離治療。
3.有效切斷傳播途徑。根據疫情規模、波及范圍、免疫屏障采取班級/全校/全園停課措施,盡可能減少大型聚會活動,避免人群聚集。學校要做好環境衛生及清潔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劑(500--1000mg/L)對重點區域/部位(課桌椅、玩具、門把手、樓梯扶手、衛生間、水龍頭、垃圾存放點等)進行消毒處理,特別是被患兒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內容物污染的物品和用具消毒要規范、徹底。
4.持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普及防治知識,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均衡飲食,保障睡眠,增強個人抵抗力。
八、最佳預防措施
接種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建議學齡兒童全程接種水痘疫苗。目前我國上市的均為水痘減毒活疫苗,全程需接種2劑次。
1.1-12歲兒童:滿1周歲接種第一劑,滿4周歲接種第二劑,未完成接種目標兒童,盡快補齊2劑,接種間隔不少于3個月;
2.13歲及以上人群:2劑,間隔4-8周。
3.完成免疫程序10年者,可加強接種1劑。
目前,我縣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中醫院接種門診均開展水痘疫苗接種服務,適齡兒童可就近就便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