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堰男子皮膚突然變黃,短短3天……十堰市人民醫院醫生:千萬警惕
在我們固有的印象里,大部分亞洲人天生皮膚偏黃,所以偶爾臉色暗黃,也只會覺得是熬夜、勞累所致。但如果突然變黃還伴有其他癥狀,就得小心了!
十堰一男子突然出現皮膚發黃癥狀,一開始并未在意,結果三天內眼看著自己變成“小黃人”。眼睛發黃、尿液濃黃、腹痛、全身瘙癢,去醫院一查,醫生建議立即手術。
五旬男子突變“小黃人”ERCP組合術式助其康復
去年10月,54歲的周先生(化姓)突然出現皮膚發黃的癥狀。起初他并未在意,可到了第三天,他發現自己不僅皮膚越來越黃,連眼睛都開始發黃,尿液也變成了濃黃色,且伴隨腹痛不止及全身皮膚瘙癢。在家人陪伴下,他來到十堰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就診。

經過檢查,十堰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查火龍發現周先生的黃疸值高出正常值近30倍。最終,他被診斷為“膽管腫瘤合并梗阻性黃疸”。“膽汁是黃色的,正常情況下應該流入腸道,可膽總管內的腫瘤堵塞了膽道,造成肝臟淤堵,所以人就被‘染’黃了?!辈榛瘕堈f,當務之急應該盡快手術,解除膽道梗阻,挽救病人肝功能。

經過縝密思考和分析,消化內科團隊決定運用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結合膽道支架植入術,解除患者的嚴重黃疸癥狀。在多科室精心配合下,消化內科手術團隊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利用微創技術精巧施術。僅半個小時,就順利為周先生解除了膽道梗阻情況。2天后周先生康復良好,黃疸逐漸降低,各項指標逐漸恢復正常。

膽管內腫瘤會進行性發展為梗阻性黃疸,從而引起肝功能不全甚至是肝衰,會出現發熱、上腹痛、膽道感染等癥狀,嚴重者會引起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如果有糞便呈陶土樣,尿液顏色呈深黃色,不明原因引起的腹痛以及短時間內體重下降等癥狀,要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目前肝膽疾病發病率為25%,且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查火龍說:“科室秉持在發展中學習的初心,旨在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
前不久,十堰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實施“不開刀的微創手術”。為十堰一名七旬老人成功取出困擾其多年的膽總管結石。
七旬老人結石反復四次開腹微創手術成功為其取石
十堰72歲的李奶奶(化姓)因膽石癥和膽管結石,8年時間就開腹4次,先后進行膽囊切除術、膽管探查術+T管引流術。日夜擔憂復發的她,多年來一直堅持服用利膽藥物,可今年4月份再次出現上腹劇痛,到當地醫院檢查,又被診斷為“膽總管結石伴膽管炎”。
“真的不想再開刀了。”多年來飽受開腹手術折磨的李奶奶說,每次術后為了引流膽汁和殘余結石,要固定佩戴2-3個月的T型管+引流袋。平日翻身怕碰掉、洗澡怕淋濕、每天要更換。天氣一熱,極腥的膽汁味甚至會招引蚊蠅環繞。得知十堰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微創技術出色,李奶奶最終慕名前來。

在認真分析了李奶奶的腹腔內影像資料后,十堰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查火龍發現,由于之前做過多次開腹手術,以及有過膽汁性腹膜炎的病史,李奶奶的腹腔內可能存在廣泛而復雜的黏連。
“所謂黏連,就是每次術后留下的增生疤痕,將腹腔內的器官和周圍組織纏繞在一起。好比一沓黏在一起的餃子皮,行常規微創膽管切開取石術風險過大,且患者自身極其抗拒開腹手術治療?!笨紤]到手術風險的可控性,查火龍在進行充分術前研討后,最終確定了手術方案——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取石術。

十二指腸鏡
查火龍介紹,與傳統手術治療相比,ERCP技術被譽為“不開刀,只張嘴”——經口腔取膽管結石的無創治療技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并發癥少,十分適合李奶奶的情況。
手術歷時1個多小時,全程身穿15公斤重防X線鉛衣的主刀醫生查火龍,最終在確認手術成功的一刻,如釋重負、累癱在地。

術后經過護理團隊精心照護,李奶奶復查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三天后順利出院。
查火龍提醒廣大市民,膽總管結石的誘因多種多樣,為預防其發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喝碳酸飲料、濃茶、濃咖啡、酒等;不要養成長期不吃早餐的習慣。

查火龍
醫學碩士 十堰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十堰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查火龍,1984年出生于湖北黃岡。兒時目睹父親因膽道結石多次開刀、飽受疾病折磨,便立志學醫。2008年查火龍畢業于湖北醫藥學院,2010年再度進入湖北中醫藥大學讀研深造,2015年正式進入十堰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查火龍擅長消化內鏡、膽道及胰腺疾病的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診斷及治療,包括膽總管結石經內鏡十二指腸乳頭擴約肌切開取石術、球囊擴張取石術、鼻膽管引流術等。
咨詢電話:13635715709
(記者王耀陽圖片劉成臣通訊員阮靖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