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慢性病就必須吃素嗎?老人飲食避開這些誤區才更健康
下面跟大家一起來解析一下
老年人常見的膳食誤區
告訴大家千萬莫入坑
誤區一:告別肉類多吃素
由于傳統習俗、陳舊觀念、宗教信仰以及合并疾病的影響,不少老年人認為動物肉類、海鮮等是“發物”,會加重或誘發疾病。
解析:如果老年人覺得吃素食會更好,在膳食結構上就容易出現動物性食物攝入不足的情況。而動物性食物卻是機體獲取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如長期攝入不足,會導致營養不足、肌少癥甚至營養不良。我們建議老年人每天至少食用1個雞蛋、1盒牛奶(乳糖不耐受者可選擇酸奶或舒化奶)。在食物選擇上多選擇魚蝦等水產類、禽類等,或是大豆及大豆制品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每天應攝入肉類1兩~2兩,魚蝦1兩~2兩,且三餐應規律,午餐和晚餐進食的肉類量要大體相當。

誤區二:擔心血糖愛粗糧
患糖尿病的老年人容易過度控制飲食,尤其是碳水化合物類主食的攝入。有的老年人迷信粗糧對糖尿病的好處,長期堅持進食粗糧。解析: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老年人如未能得到良好的疾病膳食指導,常常會因為擔心血糖增高而過度控制飲食。長期過度進食粗糧,也很容易發生消化不良。我們需要明確的是,良好的血糖控制目的是為身體健康,而過分控制飲食會導致機體發生營養風險。因此建議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適當增加多種食物的進食量,每一餐保證食物的多樣性,每天進食的食物種類在12種以上,每周進食的食物在25種以上。同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及加餐都定時定量,每天2次~3次加餐,加餐以水果、堅果等為主。進食時充分咀嚼食物,每口咀嚼10次~20次。在食物搭配上,主食粗細搭配,多選擇谷類、薯類及雜豆類混合性食物,適當選擇大豆及其制品替代動物性食物。建議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至少500克/天。

誤區三:清淡飲食控血脂
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癥的老年人,常常被囑咐飲食要低鹽低脂,所以為了身體健康,葷腥不吃,油鹽不進。解析:清淡飲食是建立在食物多樣化的基礎上的,要求合理搭配營養,將動物性食物、食用油和鹽限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過多使用辛辣調味品。盡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清淡平和,營養豐富,容易消化。食物中油脂及鹽的含量過低,會明顯影響食物風味。長此以往,油脂、鹽以及食物攝入不足,可導致老年人電解質紊亂及營養不良。長期油脂攝入過低,也容易誘發便秘,影響食欲,更易導致營養不良。鹽和油并不是健康的敵人,適當食用不會損害健康。建議老年人每天用油不超過25克,盡量選擇食用植物油,避免動物油。全天用鹽不超過5克(大概一啤酒蓋),合并高血壓的老人應將鹽控制在4克以內。

還需要注意什么?
1
積極戶外活動
老年人的戶外活動很有必要,曬太陽有利于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延緩骨質疏松和肌肉衰減。選擇一些難度小、安全性高的運動,動作簡單、舒緩,不要用力過猛、旋轉晃動劇烈的運動,對于體重較大或關節不好的老年人,應避免爬山、騎自行車爬坡等運動。運動的量一定要根據自身的體能和健康狀況隨時調整,每天戶外鍛煉1~2次,每次1小時左右,輕微出汗即可。

2
延緩肌肉衰減
延緩肌肉衰減對維持老年人自理能力、活動能力和健康狀況極為重要。延緩肌肉衰減的有效方法是吃動結合,即一方面要增加攝入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另一面要進行有氧運動和適當的抗阻運動。常吃紅肉、魚類、乳類等富含優質蛋白的動物性食物或大豆及其制品。注意蔬菜水果等含抗氧化營養素食物的攝取。除了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多曬太陽,適當增加攝入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等。

3
維持適宜體重
老年人體重適中很重要,體重過低增加營養不良和死亡率的風險,體重過高增加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體重是否適宜,根據BMI來衡量。BMI的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老年人的BMI最好不低于20.0㎏/㎡,最高不超過26.9㎏/㎡。

來源:中國營養與健康、健康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