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鹽的區別
低鈉鹽
低鈉鹽屬于營養鹽,與普通鹽相比,氯化鈉的含量降了大約三成。傳統鹽的氯化鈉含量在95%以上,而低鈉鹽中加入了30%的氯化鉀,使氯化鈉的含量降到了70%左右。在幾乎不影響咸味感覺的同時,減少鈉的攝入量,同時有效增加了鉀攝入量。
而鉀剛好能起到制約鈉的作用,當食物中鈉含量較多時,鉀起不到調節作用,但如果在食物中增加鉀的攝入,就可以促進鈉的排出,減少水鈉潴留的現象。低鈉鹽剛好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因此,在平時的飲食中,可以將普通鹽換為低鈉鹽。但并不是說低鈉鹽就可以隨便攝入,還是要按照標準控制鹽的總攝入量。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低鈉鹽。低鈉鹽中含有較多的鉀,腎臟病人,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現障礙(例如尿毒癥)的患者,不可以吃低鈉鹽,較多的鉀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會造成高血鉀,容易造成心律不齊,心衰竭的危險。

加碘鹽
專家指出,如要只用含碘量較高的食物來滿足一般成人碘需要量,每天需吃105g鮮海帶或3g干紫菜或45g蝦皮。而按照中國《食用鹽碘含量》標準,如果食鹽強化碘量水平為25mg/kg,每天攝入5g食鹽,烹調損失按20%計算,每天從加碘食鹽中可攝入碘100μg,加上飲水和食物中的碘,則能達到一般人群的需碘量。

所以如果生活在沿海城市,平時海產品攝入比較多,可以無需選擇加碘食鹽。但如果平時海產品攝入不足,或是碘缺乏地區,則建議使用加碘鹽。
無碘鹽
有兩類人不適合食用碘鹽,一類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甲狀腺疾病患者,因治療需要遵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另一類是生活在高碘地區或非缺碘地區的居民,他們每天從食物和飲用水中已經得到了足夠劑量的碘,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鹽。
八招幫您有效減鹽
01.警惕“藏起來”的鹽
方便面、掛面、堅果、面包、餅干、冰激凌等食物里,有很多“藏起來”的鹽。日常注意避開這類食品,多吃新鮮的蔬果、肉類、魚類、蛋類等。

02.減少外出用餐次數調查發現,外出用餐時,一個人每餐的鈉攝入量就已經超過了全天推薦攝入量。點外賣也容易造成鹽超標,建議少吃。在外就餐時,可以主動要求餐館少放鹽,盡量選擇低鹽菜品。03.做飯時晚放鹽除了腌制肉類時需要提前先放一點鹽,其他情況下只需出鍋前加鹽就行。此時鹽分尚未深入到食品內部,舌頭上同樣可以感覺到咸味。

04.用其他調味代替咸味比如多用醋、番茄、檸檬汁等酸味代替,或用辣椒、蔥、姜、蒜等天然、有特殊味道的食物做調味。05.改變烹飪方式選用能保持食物原味的做法,如蒸、燉、涼拌等,減少使用醬油、蠔油、豆瓣醬、味精、雞精、沙拉醬、番茄醬等調味品。

06.使用限鹽勺一勺容量是2克,一天最多用2.5勺,可適量分配到三餐中。07.每周吃頓無鹽餐有研究發現,定期吃頓沒有食鹽的午餐或晚餐,有助控制鈉的攝入量。一般人群建議每周吃1~2次無鹽餐,經常在外就餐、口味較重的人可每周吃2~3次。

08.學會看營養成分表買包裝食品時閱讀營養標簽,營養標簽中的鈉就代表鹽,1克鈉相當于2.54克鹽。盡可能選擇選購鈉含量較低的,或者具有“低鹽”“少鹽”或“無鹽”標識的食品。
來源:健康時報、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