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控制體重,越來越多的人在生活中已經意識到要盡量少吃油炸食品,改變食物烹飪方式,減少食用油的攝入量。為了健康,我們不僅要有總量的控制,還要多樣化、比例適宜地合理選擇食用油。


常見食用油的脂肪酸組成
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的組成差異很大,脂類包括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最多見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是油酸,最主要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亞油酸和α-亞麻酸。下面一圖來看看各種食用油的組成成分。

富含飽和脂肪酸類的主要是動物油和一些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櫚油、可可脂。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是:茶油、橄欖油、菜籽油等。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分兩類,富含亞油酸(屬于n-6系列脂肪酸)的主要是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富含α-亞麻酸(屬于n-3系列脂肪酸)的有亞麻籽油。

食用油對慢性病的影響
不同的脂肪酸有不同的功能,對健康有不同的影響。有的脂肪酸是人體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供應的,稱之為必需脂肪酸,如亞油酸和a-亞麻酸。機體如果缺乏必需脂肪酸,會影響機體免疫力、傷口愈合、視力、腦功能以及心血管健康。飽和脂肪酸除了構成人體組織外,還要給人體提供能量,但是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與血清膽固醇升高有關,促使血脂升高。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作用相近,都能保護我們的心腦血管系統。多不飽和脂肪酸中n-3系列的α-亞麻酸、EPA和DHA(魚油中含量豐富),能提高視力和改善腦功能,尤其對孕婦、嬰幼兒和老年人更為重要。

食用油攝入比例要適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應低于膳食總能量的10%,多用不飽和脂肪酸替代部分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病發病風險,但過多攝入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使體內產生的有害氧化物、過氧化物和能量增加。食用油攝入不僅要有一定數量,還要有一定的比例,才能發揮更好的生理功能,雖然n-3系列脂肪酸需要量低于n-6系列脂肪酸,大多數學者認為兩者比例1: 4~6比較適宜,但是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α-亞麻酸、EPA和DHA攝入量很低,需要適量增加。

來源:普及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