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日漸升高,
冰鎮飲料和冰淇淋
又成了
許多人少不了的選擇。
不過,
這些零食可都是我們
減糖路上的“含糖大戶”,
要警惕哦!
甜,能讓心情變好
也會帶來健康隱患

不論是家庭烹調,還是制作包裝食品,許多食物都會額外人工添加糖類。常見的添加糖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等,我們日常使用的白砂糖、綿白糖、冰糖、紅糖都是蔗糖。但是,吃甜食,雖然可以幫我們減壓,讓我們心情變好,也會帶來健康隱患。添加糖不僅會增加齲齒的發生風險,而且作為純能量食物,過量食用還會引起超重和肥胖。而超重和肥胖,又會使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升高,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癥。小小的添加糖,所引發的長期健康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添加糖的攝入量應減至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并且,減到總能量攝入的5%以下會有更多健康益處。直觀地以克數來說,每日添加糖攝入不超過50克(相當于200千卡的能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隱形糖
含量超出想象

添加糖的來源主要是加工食品,比如琳瑯滿目的含糖飲料、種類繁多的蛋糕、面包、糖果等,以及各種果醬、醬料。100克似乎不太甜的面包,可能含有8~18克左右的糖;家庭自制烘焙的6寸戚風蛋糕,也需要加入50克左右的糖。在兒童青少年,含糖乳制品和飲料是添加糖的主要來源。多數飲品含糖在8%~11%左右,有的高達13%以上。例如,一瓶看似不多的330毫升瓶裝茶飲料,含糖量可以高達20克;如果換成等量的看似健康的風味調味乳飲料,含糖量也許會達到30克。
而且,隨著含糖食品日漸方便購買,我們甚至常常在無意中,就會攝入更多的添加糖,并在其對口腔味覺的刺激下逐漸成為習慣。
所謂“無糖”
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隨著減糖理念的深入人心,另一個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就是那些標有“無糖”“低糖”的食品,是不是就能既能享受甜的味覺體驗,又能規避糖的健康影響呢?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許多無糖食品中會添加非糖甜味劑。非糖甜味劑或代糖,如安賽蜜、阿斯巴甜、愛德萬甜、甜蜜素、紐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和甜菊糖衍生物,它們并不歸類為糖。世界衛生組織強調,不建議使用非糖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以此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該建議適用于除糖尿病患者外的所有人,包括孩子、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非糖甜味劑不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物質,也沒有營養價值。而且,食用非糖甜味劑不僅于體重控制無益,長期食用也會產生潛在的不良健康影響,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和死亡風險增高。
控糖
從這里開始

從生命早期開始,就應減少飲食中的甜味,以改善健康狀況。可以嘗試的方法有:★多喝水,首選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想喝有味道的飲品時,可以選擇飲茶代替。★吃新鮮水果,摒棄果汁。少吃甜食,如餅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點、蜜餞、果醬等在加工過程添加糖的包裝食品。★購買包裝食品時查看配料表,如果有蔗糖、白砂糖、麥芽糖、果葡糖漿、濃縮果汁、葡萄糖等,就表明添加了糖,應當少吃。如果有非糖甜味劑,也應當少吃。★家庭制作食品時,少放或者不放糖。烹調用糖要盡量控制到最小量。來源: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