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冷了,血壓易波動,平穩控壓可以從它開始
冬季氣溫下降,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全身血管收縮力增強、心跳加快從而導致血壓上升,血壓的波動與心血管疾病死亡密切相關。高鹽攝入是全球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發病與死亡重要的危險因素。也是我國多數高血壓患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鹽,如何影響心血管健康,生活中的高鹽“陷阱”又有哪些呢?
鹽與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是保持血漿容量、酸堿平衡、神經脈沖傳導和正常細胞功能的必需物質。但是,一旦過量,它就會變得面目猙獰起來,帶來不良的健康影響。
鈉與血壓密切相關,日常高鹽飲食是高血壓重要的膳食影響因素之一。長期攝入過量的鈉鹽會使血壓升高,而減少鈉鹽的攝入會使血壓降低。高血壓不僅是一種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險因素。高鹽攝入導致血壓升高后,可造成多個靶器官如心、腦、腎等的損害。長期的高血壓狀態,與腦卒中、冠心病、心血管病死亡的風險增高有關。而且,高鹽的危害從生命早期就已開始。高鹽是重要的孕期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可導致母子兩代遠期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升高。高鹽飲食的膳食習慣于幼年即可形成,不僅導致兒童時期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高,也為未來埋下了健康隱患。兒童青少年時期就處于血壓過高的狀態,成年后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會大大增高。
高鹽小心這些“陷阱”
鹽過量了危害多多,那么生活又有哪些高鹽飲食的“陷阱”呢?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家庭烹調中的鹽:這主要來自在做飯菜過程中加入的鹽和含鹽的調味品。除了食鹽,我們常用的醬油、蠔油、豆瓣醬、味精、雞精等,這些調味品的含鹽量高都很高。如果習慣“什么調味品都放一點飯菜才好吃”,那么日常鹽攝入量很容易就超標了。但好在,這一部分鹽的量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
在外就餐、外賣中的鹽:在外就餐或吃外賣食品時,烹調過程中加入的食鹽及含鹽調味品的量往往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因而也容易超標。日常購買的咸菜、熟食肉類等,常是口感“咸味十足”,如果習慣吃這些佐餐小菜,日常鹽攝入也容易過量。
包裝食品中的“隱形鹽”: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雖然嘗起來感覺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較多的不可見鹽,比如方便面、掛面、堅果、面包、餅干,甚至冰淇淋。這些不覺得咸的“隱形鹽”,更容易因吃的量多而造成鹽超標。
如何躲避高鹽“陷阱”
研究表明,減少飲食鈉鹽的攝入可以降低高血壓患者、非高血壓者、兒童和成人以及所有種族人群的血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低于5克,兒童的鹽攝入量則應更低。但是,5克是一個數字,我們要如何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鹽與這個數字對等起來呢?
家庭烹調中的鹽:可控、可量化!可以使用限鹽工具,比如鹽勺。根據鹽勺的規格掌握每天烹飪時加入的食鹽量。或者準備一個限鹽罐,每天根據推薦量取食鹽放入限鹽罐,一天用完即可。少用醬油、蠔油、雞精、豆瓣醬等含鹽量高的調味品,如果使用,食鹽的用量應更嚴格控制。
在外就餐、外賣中的鹽:其實也可控!我們可以減少外出就餐或者叫外賣,少選擇提前預加工好、無法調整調味品用量的菜肴或主食。在外就餐時,可以主動要求少放鹽,主動選擇低鹽菜品。
包裝食品的“隱形鹽”:我們有選擇權!學會閱讀營養成分表,在購買預包裝食品時,學會閱讀營養成分表也很重要。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上的鈉(Na)就表示含鹽量的高低。購買時,要注意盡可能選擇鈉鹽含量低的食品。雖然高鹽“陷阱”很多,但我們是有方法控制它、躲避它,使我們不掉入陷阱的。因此,只要循序漸進,慢慢減量,味覺對咸味的需求就會逐漸降低,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堅持,減鹽一定會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