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第26個全國高血壓日—健康生活,理想血壓
2023年10月8日是第26個“全國高血壓日”,今年的“全國高血壓日”宣傳主題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壓”。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如果發現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容易引發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并發癥。因此,每個人都應該了解自己的血壓。
一、什么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持續升高為主要特征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或不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和繼發性高血壓即癥狀性高血壓兩大類,原發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的90%以上,繼發性高血壓指的是某些確定的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血壓升高,約占高血壓不到10%。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均達到收縮壓(SBP)≥140mmHg(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DBP)≥90mmHg(毫米汞柱),即可確診。SBP≥140mmHg和DBP<90mmHg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于140/90mmHg,也診斷為高血壓。
二、如何預防高血壓?
(一)減少鈉鹽攝入
每人每日食鹽量逐步降至<5g。日常生活中食鹽主要來源為腌制、鹵制、泡制的食品以及烹飪用鹽,應盡量少用上述食品。建議在烹調時盡可能用量具(如鹽勺)稱量加用的食鹽。用替代產品,如代用鹽、食醋等。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奶類、大豆或其制品;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每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應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保持BMI<24kg/m2,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
戒煙限酒,舒緩壓力、放松心理
吸煙對人體有許多副作用,這些副作用是由于煙草中所含的焦油、 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引起的。吸煙對人體的副作用主要有:1.吸煙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而這兩者都需要心臟更加努力的工作,同時消耗更多的氧氣。2.煙草中的一些成分,可增加血液的粘稠度。3.吸煙過程中及吸煙后的1個小時內,手、腳和心臟的動脈血管可能發生陣發性的收縮,使得供應到這些部位的血液減少。4.吸煙使血液中的脂質和膽固醇的含量增加,并且在動脈內壁大量的沉積。5.吸煙者血液內的一氧化碳含量是不吸煙者的4 至 15 倍,而一氧化碳會影響血液中氧與血紅蛋白的正常結合,從而降低輸送到心肌血氧的含量。6.吸煙還可以引起支氣管炎和肺癌。
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易患高血壓,每天白酒<50ml 或葡萄酒<100ml 或啤酒<300ml。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維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種不良刺激的影響。
心理平衡有助于保持血壓正常,長期精神緊張或焦慮、抑郁狀態可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應積極主動地緩解精神緊張、調整心態,避免負面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從而達到良好控制血壓的目的。
四、血壓平穩后可以停藥嗎?
經常有高血壓患者問“我長期口服降壓藥,現在血壓一直穩定,是不是可以停藥了?”
我們的回答是不能停藥!血壓一平穩就停藥,是一種片面的、不科學的認識。要知道,積極地、長期地、規律性地藥物治療,是控制高血壓、預防并發癥的最可靠的方法。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終身伴隨的慢性疾病,目前雖然還不能根治高血壓,但是可以通過合理的藥物治療和健康生活方式,能將血壓控制在相對安全的范圍內,從而減少高血壓帶來的心、腦、腎等器官損害和其他并發癥,使我們能與高血壓“和平共處”。
血壓控制正常是降壓藥治療的結果,如果貿然停用了降壓藥,失去了藥物作用,血壓又開始升高,這種血壓波動對心腦等損害也是非常大的。
五、有沒有可以停藥的可能?
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氣候、環境的變化導致血壓降低;生活方式改善了,體重減輕了,運動量上去了,精神放松了,血壓也可能會下降。這種情況下降壓藥的劑量可以適當減量或停用其中一種降壓藥物,但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藥物,切不可自行停藥。當然,降壓藥物減量或停藥之后要做好血壓監測,保證血壓在正常范圍內,盡量減少血壓波動。
來源:重慶疾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