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夫婦備孕困難重重
42歲的劉女士來自湖南,2005年第一次步入婚姻,婚后5年一直沒有懷孕。劉女士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卵巢巧克力囊腫,行腹腔鏡下囊腫切除術后仍然未孕。之后,劉女士和丈夫在湖南的一家生殖醫學中心做了3次試管嬰兒,都沒能成功,兩人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盡頭。
2018年,劉女士與有同樣遭遇的張先生組成了新的家庭。張先生是西安人,因雙側睪丸發育不良,極度少、弱、畸形精子癥,初婚時也做過試管嬰兒,都未能成功,后來與妻子離婚。
婚后,劉女士和張先生還是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孩子,2020年9月,夫婦倆在西安一家醫院再次走上試管嬰兒助孕之路。
然而,天不遂人愿,2020年、2021年,劉女士兩次試管助孕均以失敗告終。正當夫妻二人絕望之際,朋友向他們推薦了十堰人醫胚胎實驗室主任徐鴻毅。徐鴻毅通過微信問診了解到,劉女士存在高齡、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前幾次助孕過程中存在卵母細胞透明帶異常、缺失,男方極度少弱精需要行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等棘手問題。預測為患者助孕比較困難,徐鴻毅坦誠地告訴對方:“你們的情況比較糟糕,雖然之前有類似成功案例,但我只有30%左右的把握,你們愿意嘗試嗎?”劉女士夫婦被徐鴻毅的耐心問診打動,堅決地說:“哪怕是1%的希望,我們也愿意嘗試!”
專家各個擊破助孕成功
2022年6月,劉女士夫婦來到十堰人醫生殖醫學中心,徐鴻毅第一時間搜集了患者既往病例資料組織科室專家團隊進行討論。考慮到劉女士在外院有多次助孕失敗經歷,專家團隊建議選擇三代試管技術助孕,采用PPOS促排卵方案,超大卵泡取卵,授精方式采用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俗稱為第二代試管嬰兒),實施差異化授精,必要時進行卵母細胞激活,再行囊胚培養,囊胚活檢。
2022年9月15日,劉女士夫婦進行手術取卵,當天取出來的卵子如劉女士之前所述“透明帶異常”,精子也的確如最初診斷的“極度少、弱、畸形精子癥”一樣。這樣的情況找到正常的精子如同大海撈針。經過胚胎實驗室技術人員優化處理,徐鴻毅憑借“火眼金睛”最終找到幾條最優質的精子,通過卵子激活,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差異化授精,再行個體化胚胎培養,最終獲得了4枚珍貴的囊胚,劉女士夫婦欣喜若狂。
然而,專家團隊遇到了一個新的難題,劉女士的卵母細胞透明帶異常,做單精子注射時已讓徐鴻毅捏了一把汗。接下來的囊胚活檢如何保證萬無一失?這4枚小小的囊胚能經受住考驗嗎?
徐鴻毅介紹,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又稱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該技術的成功實施,需要依賴可靠的活檢技術獲取可用于檢測的胚胎遺傳物質。活檢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最終結局。目前的方法是把胚胎培養到囊胚期,囊胚的最外層是由透明帶包裹,透明帶內有兩種細胞,外面一層是滋養層細胞,里面一層是內細胞團,活檢前先在透明帶上用激光開口,再從開孔處吸取5—10個滋養層細胞用激光進行擊打切割。由于囊胚體積很小,其直徑跟頭發絲差不多,該患者透明帶也存在缺陷,一方面激光切割造成細胞的熱力損傷對胚胎的影響不可估量,另一方面沒有完整的透明帶層作為支撐,活檢可能對細胞損傷較大。顯然,常規的方法不能確保這4枚珍貴而脆弱的囊胚在活檢過程中萬無一失。
最終,徐鴻毅決定采用“剪力切割防粘附囊胚活檢術”,該技術通過調整活檢針與持卵針不同角度,然后利用其邊緣制造瞬間的剪力切斷所活檢的細胞與滋養層細胞的連接,再給剪切下來的細胞進行防粘附處理,不僅確保活檢的細胞不粘附,不崩解丟失,還避免了激光熱能損傷,而且也節省整個過程中的操作環節和時間,讓胚胎暴露時間降到最低。最終,4枚囊胚全部活檢成功,經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劉女士獲得了兩枚健康可移植的囊胚。
同年12月,劉女士接受了囊胚移植,一個月后B超顯示助孕成功。2023年8月,劉女士一家人如愿以償,經剖宮產順利誕下一名健康女嬰。

專家簡介:
徐鴻毅,十堰市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胚胎實驗室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性學會女性生殖分會委員,湖北省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湖北省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專家組成員,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評審專家庫成員。
擅長:人類輔助生殖實驗室各種操作技術及實驗室管理。發表論文23篇,參編著作4部,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項,參與國家級項目1項,主持省、市級課題4項,獲十堰市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論文獎各1項。
胚胎發育咨詢門診時間:周二、周五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