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3%左右,增速居副省級城市前列,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市民在“換換換”和“買買買”的過程中,收獲了更加美好的生活體驗。
2025年,站在新起點上,武漢將進一步加大促消費的力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強消費主引擎,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以舊換新、首發經濟、文旅融合、冰雪消費……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主引擎的活力?武漢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就此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趁著以舊換新政策補貼,買輛新車過年。嵐圖汽車銷售中心內,試駕新車的市民絡繹不絕,排起了長隊。“近一個月來,店內銷售增長30%,一天最多迎來30多批顧客。”這里的負責人介紹說。
去年,武漢在全國率先推出消費品以舊換新配套支持措施,汽車、家電銷售額分別增長7%、28%。
“2024年,嵐圖汽車累計交付超過8.5萬輛,同比增長70%,全年月銷實現‘八連漲’。”市人大代表、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盧放表示,以舊換新政策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開展促銷活動。汽車消費作為國民消費的重要部分,今后應從汽車全生命周期著眼,擴大汽車消費和促進產業長遠發展相結合,不斷完善汽車消費政策。比如,制定中高端市場購車支持政策、健全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體系、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等。
除了新能源汽車,去年在以舊換新政策加持下,很多市民都添了新品,比如新家電、新手機等。
在新能源車里睡覺看電影,在室外用手機遠程遙控家電廚衛。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市民們換上的不只是“新家具”,還是更加智慧、綠色的新生活。
“消費品以舊換新,一頭牽動企業投資,一頭影響居民消費,是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市政協委員、武漢市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藝璇建議,應繼續簡化消費者參與流程,提高政策的吸引力和執行效率,將更多產品類別納入政策范圍,推動智能家居等高質量耐用消費品進入居民生活,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升級。
2025年1月1日起,湖北省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活動正式開啟,補貼品類由原來的8大類擴展至12大類,新增了包括打印機、相機、電吹風在內的多項家電產品。
市商務局介紹,2025年,武漢市將繼續開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活動,而且品類更多、力度更大。
促消費穩增長,關鍵是打造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培育消費新增長點,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帶來的消費新需求。
過去一年,武漢新增首店370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29個、直播電商集聚區4個,武漢SKP、武昌萬象城等7個大型購物中心開業……消費新業態、新場景迭代出新。
市政協委員、湖北長江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濤表示,首發經濟包括首次發布、首次秀演、首次展出、首次開設門店等,強調鏈式發展全過程。這種鏈式發展不僅為城市帶來新品發布活動、品牌展示等短期效應,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圍繞新品、新業態、新模式,以及首店和總部集聚的產業生態圈,逐漸構建起新品研發、發布、展示、推廣以及銷售等完整的產業體系。
在王濤看來,武漢作為超大城市,做強消費主引擎的任務尤為緊迫。發展首發經濟,能夠充分展現武漢的商業活力、消費潛力以及創新能力。
除了發展首店經濟、培育新型消費,今年武漢還有哪些著力點?
“健康和家政消費是當前老齡化社會的剛需,也是銀發經濟的重要著力點。”王濤建議,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出臺針對性的補貼、優惠政策,鼓勵更多企業投身健康養老服務、高品質家政服務領域,讓服務價格更親民,吸引老年群體消費。
市政協委員、東西湖區長青街道辦事處人大工委主任陳艷最近一年就社區養老和托幼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
“社區養老要讓更多老人得到實惠,嬰幼兒托育要具有性價比,二者要讓更多市民更易接受。”陳艷在調研中發現,社區養老和社區托幼價格偏高,一般家庭有消費需求,但消費不起。
陳艷建議,發動政府、企業等多主體參與,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服務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一老一小’得實惠了,這條新消費動脈就打通了。”
“健康問題關系到每一個人,健康消費具有普遍性潛力。”市政協委員、市科協三級調研員蒙革敏對健康消費深有感觸。她觀察到,眾多社區在健身設施方面尚顯不足,缺乏系統化的健身器材,同時鍛煉環境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也有待提升。
“把運動、健身做起來,可以拉動整個健康消費鏈。”蒙革敏建議,因地制宜加快市民健身步道、居民社區健身點的提檔升級,打造功能更全、質量更優的社區體育空間,完善社區體育健身服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實施新型消費培育行動,培育100個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商圈,打造18個直播電商集聚區,積極拓展數字消費、服務消費,加快開發數智診療、家用機器人、新一代低空飛行器等消費產品。與此同時,我市今年還將實施商業載體升級行動,建設武昌濱江天街等3個消費新地標,引育5家高端酒店,設立市內免稅店。
數據顯示,武漢市多家餐飲店年夜飯預訂量達九成。火熱的同時,還多了些新元素:“武漢十大名菜”受到消費者青睞,拍全家福、送紅包等個性化服務成為新賣點。
“現代消費早已不是單純的購物,打造好休閑、旅游、娛樂、微度假等復合型消費場景,對提振消費的作用更為明顯。”市人大代表、卓爾智造集團常務副總裁曹天斌舉例說,近年來,漢口北推出咖啡街、鮮花小鎮等極具特色的專業交易市場,通過批發與體驗式消費相結合,打造新場景,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電競之城”“演藝之都”,建設“賽事名城”……2025年,聚焦壯大文旅支柱產業,武漢進行了一系列謀篇布局。
這段時間,隨著武漢大眾冰雪季開幕,不少市民走進市內各大冰雪場地,在家門口體驗冰雪運動的樂趣。
“武漢的冰雪消費大有可為。”市人大代表、武漢城建甘露山文創城董事長賈智力認為,武漢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對廣東、湖南等地游客有很大吸引力,相較于遠赴新疆、東北滑雪,選擇武漢的滑雪場無疑更具性價比。
賈智力認為,冰雪消費覆蓋面廣、帶動力強,武漢應以“冰雪+”跨界融合為抓手,開展“冰雪+”校園、賽事、文旅,唱響冰雪文旅新品牌,激活冰雪消費新業態。
“旅游行業需不斷創新業態,持續提升游客體驗。”市人大代表、武漢木蘭草原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聶權介紹,木蘭草原去年成功舉辦草原風箏節、露營節、那達慕大會等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消費。
聶權建議,武漢市應進一步深化文旅融合,拓寬國際合作領域,同時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服務品質與運營管理水平,持續增強品牌軟實力,成為廣大游客心中的首選度假勝地。
歷史文化街區又將如何煥發新活力?市人大代表、武漢微夢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培文想出了“新玩法”。他建議,積極推進數字景區建設,加強數字文旅基礎設施的鋪設,確保一些景區實現智能導覽、電子講解、云旅游等功能的全面覆蓋。“比如,漢口歷史風貌區有豐富的文物資源,可以打造數字博物館、數字展覽館等新型文化空間。”
武漢不僅旅游資源豐富,更集聚了一批特色美食品牌。市政協委員、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餐飲旅游專業部主任常福曾認為,武漢擁有汪玉霞、曹祥泰等糕點老字號以及仟吉、皇冠等新興品牌,要積極推進文旅融合,通過評選“武漢糕點十大伴手禮”等方式,擦亮武漢美食文化名片,讓廣大游客獲得更具特色的消費體驗。
(長江日報記者吳曈 楊佳峰 常少華 稿件統籌:胡雪璇 制圖: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