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近年來,在全縣各行各業涌現出了一大批愛崗敬業、誠信友善、尊老愛老、勤儉節約等方面的典型人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宣傳身邊的典型,傳遞正能量,按照縣委宣傳部的要求,即日起,《今日竹溪》、竹溪新聞網特推出《榜樣的力量》專欄專題,敬請關注。
個人簡介:
張尚遠,男,1960年7月生,現年57歲,小學一級教師,現任教于竹溪縣天寶鄉白雞小學。2011年被竹溪縣人民政府授予“十大師德標兵”稱號,多次被縣、鄉黨委政府授予“優秀教師”榮譽稱號。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論文《班主任工作貴在一顆愛心》榮獲省級論文一等獎。
人物事跡:
張尚遠熱愛教育事業,從教39年來一直扎根偏遠山區任教。2006年2月張老師騎車發生車禍致股骨骨折,在縣醫院住院治療僅2個月就返回講臺,由于當時買不起拐杖,兩把椅子成為他最好的“伙伴”。在工作中,他雖然身體行動不便,但從不拈輕怕重,卻主動要求到全鄉最偏遠的教學點任教。對待自己的學生,他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用熱心、耐心呵護著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名教師,他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卻用平凡而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
雙腿致殘仍一心撲在教學上
2006年2月27日下午,等學生都回家了,張尚遠想起去看望正在天寶衛生院住院的父親。父親都住院一個多星期了,因為才開學,自己又剛接了一個差班,實在走不開。雖然妻子一直呆在醫院伺候,但作為兒子,總覺得對不起父親,就只好等放學了抽時間去看看。到醫院看了父親,本想晚上呆在醫院陪陪父親,也好讓妻子休息一晚上??上氲酵砩匣貙W校要準備明天的課,還要批改學生的作業,于是懷著對父親和妻子的愧疚,毅然決定返回學校。因趕路心切,不料在返校的途中,騎摩托車與另一輛摩托車相撞。后經醫院診斷,為股骨骨折。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才能下地扶著行走,那時他就急著要出院,醫生不答應,他堅持自己回家休養。其實是放不下自己的學生啊。回家的第三天,任憑妻子怎樣勸說,他還是回到了學校。當他拄著木棍走進教室時,學生們都起立鼓掌歡呼。由于雙腿沒有痊愈,講課站立時間一長就疼痛難忍,就用雙手撐在講臺上講,實在撐不住了,就坐下來講。住院治療花了巨額費用,孩子正在讀高中,妻子沒有工作,所以當時他甚至連一副拐杖都買不起,每次上班、回家都是拄著一根木棍行走。同事們看到這個樣子就在學校附近給他借了一副拐杖,有了拐杖工作起來方便多了??珊镁安婚L,拐杖的主人孫正貴本來安了假肢,后來因下肢發炎,行走不便,就把拐杖要回去了。
后來學生在講臺上放了兩把椅子,讓他在站不了的時候雙臂架在椅子上休息一會兒。沒多久,教室里的幾把椅子和他家里的許多椅子都被拄得缺胳膊斷腿的。沒有了拐杖的他依然是拄著木棍蹣跚在上班、回家的路上,卻沒有因此耽誤過學生的一節課,沒有在上班的時候遲過一次到。當年的學年統考中,他所任教學科的成績排名全鄉第一。至今,他體內做手術時的鋼釘還沒有取出,因為再做手術需要一萬多元的手術費,女兒正在上大學,家里現在拿不出那么多錢來。
滿頭白發卻到最偏遠的學校任教
繁重的教學工作和身體的傷痛讓今年才滿57歲的他已是兩鬢斑白,可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和執著卻與日俱增。2010年秋季,他主動申請來到全鄉最偏遠、最艱苦的白雞小學任教。白雞小學地處天寶鄉東南,離天寶集鎮20公里,離“水天”公路10公里,山大人稀,交通不便。由于條件艱苦,很多年輕教師呆不住,老教師即將退休,學校教師年年面臨“饑荒”。有的一位教師帶兩三個年級的課程,校長就兼任了7門學科的教學任務。雖然鄉中心學校出臺了很多優惠條件,可每年白雞小學教師就是不夠用。張老師原來在葛洞小學任教,葛洞是他的老家,兄弟姐妹都住在那里,平時對他也很關照,并且葛洞小學處在“水向”公路沿線,交通便利,經濟條件也很好。當他把自己想到白雞小學任教的想法告訴家人時,家人很不理解:別人躲都躲不及,你好好的家附近學校不呆,還要拖著傷殘的腿腳去那樣偏遠的地方?
其實張老師想去白雞小學教書也不是一時沖動,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因為他小時候家離學校遠,村上一個教學點還常常沒有老師來,深知那種想念書卻沒有老師的滋味。后來他當了民辦教師,也曾經在很多偏遠的教學點呆過。一個人獨守一所學校和一個人帶三四個年級的難處他是有過深刻體會的。所以當得知白雞小學缺少教師時,他毅然決定去那里,他知道白雞的學生更需要他這樣的教師。
到了白雞小學,因教師緊張,學校安排擔任五年級班主任,數學、科學、品德、安全等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張老師雖然身體有殘疾,行動不便,但從不拈輕怕重,還主動擔任男生寢室管理員的職責。去年11月份,白雞小學又有一個老師退休了,丟下一年級和學前班的課沒人代,他又主動把學前班的班務工作接過來。學前班的孩子小,離家遠的就在學校寄宿,他經常半夜起來給學生蓋被子。一次,一個學前班的孩子把鞋打濕了,下課后他連忙就找來火盆,把孩子抱在懷里烤火。本來就疼痛的腿更加難受,寒冷的天氣他頭上卻冒著一顆顆汗珠,等烤干了鞋把孩子放到地上,自己卻再也堅持不住了,一下子癱坐在地上。
終生從教為孩子鋪就成長路
教師是以其全部行為和整個人格來影響學生的。教師的一切行為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張老師一貫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這種做法孩子們很喜歡,感覺很親切,所以學生也特別喜歡他,他們一有時間學生就會來到張老師的身邊,和他一起聊天,漸漸地他成了學生的知心朋友。
李華明是張老師最喜歡的一名學生,也是他班上最窮的一名學生。在和李華明聊天的時候了解到,李華明的父親是一位殘疾人,母親又多病,家庭經濟非常困難,但李華明特別懂事,學習很刻苦。張老師就想著一定要找個時間到李華明家去看看。一個星期日的下午,他步行5個多小時,一路爬山涉水,接近天黑才到李華明家。當時李華明不在家,上坡打豬草還沒回來。他向李華明的父母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李華明的父母非常熱情的接待了他。他和李華明的父母談了很多,也了解了許多他家里的情況。那晚張老師沒有回家,和李華明同學住了一個晚上。從那以后,他開始了對李華明的資助行動,每月都會拿出自己的積蓄到他家探望。每到冬天,他都會找一些合適的衣物給李華明。在他的幫助下,李華明順利的讀完了四年級。又一個秋季開學,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在校門口他見到了李華明。李華明一臉的傷愁,我心里全明白了。于是把李華明叫到自己的寢室,告訴李華明說:“你安心上學吧,一切有我呢!”李華明滿臉淚水,一下子撲倒在他的懷里久久不肯離開。
那年端午節的傍晚,李華明一家三口手捧鮮艷的野花,背包裝滿雞蛋,來到張老師的寢室,祝賀他節日快樂。那一刻張老師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那一個節日成了他從教以來最難忘的端午節。晚上他在本子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今天是個感動的日子,做一名教師是我的榮耀。我將執著于教育事業,執著于對學生的愛,三尺講臺是我的天空。每一位學生是我的這片天空里美麗的云彩。”那一刻,他和孩子的心連得更緊了;這一刻,也讓他更加鐘情并鐘愛于自己所選擇的職業了!為了李華明,他僅僅付出了一縷春風,卻收獲了整個春天。
張老師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中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他和學生一起制定了班級管理制度和班級管理公開墻。每天,他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最后一個就寢,班級的每一項制度自己都率先遵守。在他的影響下,學生懶散、調皮、貪玩的不良習慣改掉了許多。
2011年3月份的一天早晨,張老師準時站在教室門口,學生陸陸續續來到教室。8分鐘過去了,卻沒有看到學生呂厚琴的影子。他焦急起來了,不斷地問自己,呂厚琴可是一名誠實的學生,難道她生病了嗎?他不加思索地忽忙來到女生寢室,果然看到呂厚琴正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他用手摸摸她的額頭,很燙,于是急忙把她送到診所,經診斷為“重感”。學校離診所較近,除上課之外他始終守在學生的身旁,待學生病情好轉后,才叫來她的父母,自己回校上課。就在這幾天,他的腿病又犯了,鋼針未取,又在發炎,行動很不方便。盡管這樣,他堅持不請假,帶病工作直到期末考試結束。期末考試成績揭曉了,學生都有很大的進步。學生紛紛給他送來了賀卡,這每一字每一句都代表孩子們一顆顆火熱的心。由于他所帶班級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新學期開學以后,張老師更是加倍付出。從學習上、生活上處處給予他們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下午自習時間,他都會在教室給他們輔導功課。把每個學生的每件小事都放在心上。儲居坤是班里最調皮的一名男生,公開墻上只有儲居坤的紅旗最少,儲居坤每犯一次錯誤,張老師總是耐心地教導,可喜的是,現在儲居坤已成為一名真正的“三好學生”。凡守強是被稱為“弱智”的學生,因患疾病,老是在自己的床鋪上撒尿,他每天總不會忘記在日出的時候,幫凡守強把被子拿出來晾曬……
雖然張老師已經是57歲的老教師了,并且身體殘疾,但他仍然以教書育人為己任,老驥伏櫪情不變。“工作就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也是幸福之所在”,羅丹如是說。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了這句話。他工作著,他快樂著,他在那三尺講臺邊,勤奮踏實地耕耘,無怨無悔地默默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