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同圓“小康夢”
——天寶鄉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記略
記者 宋云云
2016,一串寫滿激情與跨越的音符;精準扶貧,一棟黨員和群眾共同撐起的高樓;精準脫貧,一個日日所盼、人人追逐的夢想。2016精準扶貧這一年,為了同圓“小康夢”,天寶鄉凝心聚力攻堅拔寨,善作善為脫貧摘帽,讓黨的好政策如陽光般照亮每個貧困戶前行的路。一年過去了,脫貧攻堅這棟高樓大廈在天寶鄉的奮力接力下正以迅雷之勢撥地而起,它的模樣會在未來的日子里被雕刻的日臻完美。
“大核查”鎖定對象 “定規劃”理清思路
2016,天寶鄉按照“七進八不進”標準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先后開展多次貧困對象入戶核查工作,嚴格按照程序規定,認真做好貧困戶基本情況、入戶調查表、問卷、收入測算表等資料的填寫公示,詳細掌握貧困村的富裕戶、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產業大戶、社會經濟組織、村級主導產業、農戶發展意愿等各項情況,并根據收集的資料對貧困戶進行分類排隊、分組評議、代表評議、公開公示,精準鎖定了貧困戶2285戶7672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1892戶6233人。

扶貧工作隊走訪貧困戶

天寶蔡壩中心安置點已建成入住
該鄉充分發揮民主,積極聽取各方意見,科學制定了“十三五”精準扶貧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易地扶貧搬遷規劃等發展藍圖,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同時,還因村制宜、因戶施策每戶貧困戶制定2至3項脫貧措施,著力從抓細、抓小逐步實現抓實,真正把幫扶措施落到實處,確保優惠政策和福利雨露精準到戶。
“真扶貧”真情幫扶 “兌獎補”催生動力
2016,天寶鄉因勢利導,積極組織貧困戶發展魔芋、藥材、茶葉、蔬菜、烤煙、林特等特色種植產業,探索實踐了大戶聯小戶,富戶帶窮戶,合作社帶貧困戶的脫貧新模式,產業建設取得新突破。按照“限面積、限價格,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分配”的要求建設貧困戶住房,堅持把安置區當景區建設,把安置點當景點培植,把改善住房環境與貧困戶增收相結合;大力實施“挪窮窩”與“建產業”并舉工程,引進4家公司落戶本地,登記注冊38家專業合作社,全鄉 40余 名村主職干部幾乎人人有致富項目。積極落實貧困戶金融貸款400余戶2000余萬元,培育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經營商店及運輸等項目。

蜂蜜產業扶貧對接

有機農業示范種植基地
該鄉下發了《天寶鄉2016年產業獎扶辦法》,先后組織縣、鄉、村三級干部多次入戶核查貧困戶產業項目落實發展情況,掌握了全鄉產業發展和貧困戶項目落實基本情況,核實確認了全鄉產業獎扶項目,已兌現貧困戶產業獎扶資金500余萬元。通過引導貧困戶勞動力學習技術技能、鼓勵能人回鄉和外出就業創業等途徑,以“幫就業、幫創業、幫脫貧、促致富”的幫帶方式,鼓勵貧困戶勞動力創業增收致富,已落實貧困戶務工補貼120萬元,為貧困戶脫貧增添動力。
“對準標”動態管理 “常宣講”透明政策
2016,天寶鄉以脫貧攻堅的年度任務為總攬,制訂精準脫貧計劃和年度幫扶方案,建立政府與貧困戶“雙認定”機制,同時牢牢把握脫貧退出標準,按照入戶測算收支帳,以村為單位召開群眾代表、黨員代表民主評議會進行脫貧認定,實行貧困戶進出動態管理模式,做到脫貧對象識別認定準、家庭情況核實準、致貧原因分析準、計劃措施制定準、扶貧政策落實準、人均收支核查準、對象進出錄入準、臺賬進度記錄準,明確貧困戶退出程序及脫貧后的政策扶持,不斷加強脫貧動態管理,讓脫貧對象真正脫貧,未脫貧對象立志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

中藥材示范園

張家山茶園一角
該鄉多次組織召開精準扶貧政策培訓會,邀請高校教授和技術專業人才進行政策宣講和產業技能培訓,把政策講清講透,讓群眾了解政策,懂政策,按政策辦事,使政策家喻戶曉。下發《精準扶貧政策摘要》等政策資料,鎮村干部采用集中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勤于學習精準扶貧政策,全鄉上下做到學精準扶貧政策、講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精準扶貧政策。

開展農業技術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