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寶鄉大力實施“保好源頭水,建設示范區”發展戰略,立足于“山”,著眼于“林”,念好“山”字經,做足“林”文章。按照“資源共享、林經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發展思路,把經濟林木、特色林果、林下種養作為新興產業放在突出位置,傾注人力、物力、財力,努力將其培育成為能帶動鄉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推進劑”。
退耕還林顯效益。該鄉自1999年至2005年連續7個年度累計實施了9000多畝退耕還林。經過多年來的補栽補植和精心管護,95%的退耕地快已茁壯成林。森林覆蓋度逐步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翠柏、杉木等經濟林木即將進入收獲季節,核桃、板栗骨干果品已進入盛果期。
特色林果創產值。該鄉把核桃建園作為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建設的重中之重,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和政策扶持,堅持大戶帶動與群眾栽植相結合;科技推廣與規范建園相結合;合理規劃與穩步實施相結合;領導包抓與部門實施相結合;強勢推進“萬畝優質核桃園基地”建設,現已規范化栽植優質核桃2000余畝。
林下種養有“錢”途。該鄉堅持以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為主線,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引導,大力推廣林下種植魔芋5000余畝、中藥材3000余畝。同時,林下養殖正悄然興起,野雞、土雞、肉牛等特色養殖已“安家落戶”,林下養羊、林下養雞得到蓬勃發展,正逐步從簡單、粗放的生產方式向科技、規范、合理、有序轉變,全面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探索出一條“不砍樹也能發家致富”的新路子。 (黃 敏)
天寶發展山林經濟
時間:2013-05-31 09:17:54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