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寶鄉以打造“中國綠谷”戰略核心區為旗幟,以構建綠谷南部“中心鄉鎮”為載體,搶抓各種發展機遇,變機遇為壓力,以壓力促動力,傾力打造宜居鄉鎮。
抓產業建設,建富民特色產業。在示范基地上下功夫。該鄉按照有面積、有規模的要求,努力形成自己的產業特色,重點抓魔芋科技示范園及種源基地、烤煙GDP單元示范基地、生態大棚蔬菜示范基地、茶葉生產基地、經濟林基地建設、畜牧養殖基地,六個基地建設輻射區域內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放大合作社的輻射效果。在互助合作上下功夫,引導引導百姓在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基礎上,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要求各村積極宣傳、廣泛動員,成立以魔芋、藥材、林特、畜牧、水產養殖等專業合作社,通過專業合作社把零散的種植戶、養殖戶和經營者凝聚起來,促進特色產業建設上規模、出效益。目前規模以上茶葉加工2個,魔芋示范基礎1000畝,煙葉基地2000畝,品種山羊3000只,基礎設施蔬菜100畝,水產養殖大戶20余戶等。
抓綠化建設,建環境友好鄉鎮。為了全面做好綠化工作,自2010年以來,新建苗圃2個,新增退耕還林5000余畝。僅2013年春季,完成造林1000余畝,其中楊家坪村刺槐種植100畝約10000株;關夫崖村杉樹移栽約占地300畝;熊皮溝優質核桃基地已完成3個百畝連片點建設,累計種植核桃樹苗1萬余株;完成龍灘村、蔡壩村、葛洞口村莊綠化工作,龍灘、蔡壩河流垂柳移栽1000株。
深入持久的開展綠化活動,使天寶的河水更清,山林更綠,天空更藍。另外,天寶鄉專門成立了督查組,由領導帶隊,部門配合,對育林示范點,綠化模范村,義務植樹基地等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保證達到栽一棵,活一棵,綠一片的效果。
抓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交通驛站。天寶是南山鄉鎮的交通驛站歷史悠久,但由于近年來,受到水電開發的限制,交通優勢地位下降。近兩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依靠上級決策部署,以兵天公路復建為主的交通基礎設施,搶抓機遇修建村級公路,規劃新集鎮建設,大力推進集鎮的河堤、排污管網詳細規劃。
隨著省級“谷竹高速”通車、兵天公路、興界路提檔升級等工程俊工,預計到2015年將有兩條便利省道將交匯于天寶驛站,天寶的交通驛站優勢將大增強,對周邊鄉鎮輻射帶動作用將明顯增強。
抓扶貧開發,擴大困難群眾幫扶力度。一是產業項目實施,盡可能的向有脫貧意向戶傾斜,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按照政策給予補貼,免費為他們提供產業技術支持。二是加大技術扶持。緊緊圍繞烤煙、茶葉、魔芋、牧禽水養等優勢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種養大戶牽頭帶動脫貧戶作用,走“一戶帶多戶、多戶帶一村、一村帶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鄉建設一批優勢化、特色化生產基地,提升農業化發展水平。同時,注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使其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助推器”,推動全鄉社會經濟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扶持。對貧困戶繳納農村合作醫療自籌資金部分可以用財政資金進行補助;對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積極探索建立扶貧貸款擔保機制,為扶貧開發對象提供資金支持。四是加大移民扶持。生存條件惡劣的扶貧開發對象,采用移民扶貧的形式給予幫扶。近年來,全鄉通過危房改造和扶貧搬遷項目,搬遷農戶420戶,原址改造升級90戶。五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通過對鄉村公路修建、農村飲水、沼氣建設等基礎建設不斷完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不斷改善。近年來全鄉共修建通村路、通組路6處,公路里程70公里;修建人畜安全飲水5處,鋪設供水管道長達190公里;修建沼氣池300多個。六是加大社會扶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結窮親”活動,對扶貧開發對象實行“1十1”的結對幫扶。黨員干部結窮親活動,重點針對貧困戶。對農村低保和扶貧對象中的計生戶、殘疾人提供重點幫扶。
抓工作中“五個環節”,提高干部辦事效率。一是抓好干部“先思后干”環節。在辦事方面,要求干部遇事冷靜,考慮周全,把工作做多一點或延伸一點,使問題解決全面,徹底,不造成問題反復出現。二是抓好干部“邊干邊改”環節。在工作中,要求所有干部,以實際情況為標準,把為群眾謀求利益作為衡量作風轉變和道德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查擺自己的工作的錯誤,敢于面對糾正自己的不足,樹立大局意識、責任的意識。轉變片面追求政績的思想觀念,樹立服務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責任感。三是抓好干部“邊干邊帶”環節。天寶鄉通過演講、跟蹤幫帶、派出學習、組織培訓等形式做好干部之間的幫帶工作,促進年輕干部的健康成長。目前,年輕干部爭報學習考試,爭做崗位創建能手,已有四名年輕被列為縣級上年輕干部培養對象。四是抓好干部“邊干邊育”環節。在干部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鄉黨委政府通過各項考評考核,審慎地檢查每位干部的實際行動,讓干部時刻掂量心中的“道德天平”。五是抓好干部“邊干邊總”環節。鄉黨委政府積極完善各項管理機制,讓干部管干部,制度管人、考評辦事效果效率,實現團隊管理的自動化、科學化、規范化、長效化,根據社會軟硬環境,及時有效抓好內部的教育機制、管理機制、監督機制、獎懲激勵機制。近兩年來,全鄉先后出臺考勤制度、坐班制度、下村工作制度、計劃生育督辦制度、村級干部管理制度等多項制度。
干部工作的作風轉變,帶動社會辦事風氣持續好轉,使群眾相信干部,積極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楊明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