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寶鄉依托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做好特色農業與旅游業結合文章,為農業產業增添后勁,努力實現旅游價值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走好規模化。以生態農業基地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走規模化發展之路。以龍灘反季節蔬菜專業合作社和天寶鄉肉牛養殖場為建設主業,辦起了將軍溝村畜牧養殖、大峽電站水產養殖、蔡壩村大棚蔬菜、關夫崖村林果產業及高橋村薇菜野轉家等示范園產業基地建設。圍繞“特色農業”發展,目前已建設150模式養豬場3個,特色養殖場六個,即:鱉、小黃魚、大鯢、小土雞、肉牛、山羊。
走好產業化。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了“畜、沼、園”發展的長效機制。合作社根據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戶土地流轉,把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合作社通過統一種植,統一銷售,有效解決了“產品滯銷、渠道不暢、信息不靈”等難題,實現了農產品種植規模化,營銷品牌化。目前,建成蔬菜種植基地10畝2個,林果基地300畝3個,發展茶葉示范戶150余戶,集中流轉土地150余畝。
走好品牌化。全鄉實施了品牌發展戰略,發展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化鏈條,努力打造天寶品牌。天寶魔芋、張家山龍山毛尖等具有天寶特色的農產品已成為周邊鄉鎮喜愛的綠色食品,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在本縣有較好美譽。(黃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