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農村福利院“安全管理年”活動,竹溪縣天寶鄉以規范化管理和建設新型農村福利院文化為主線,以創建省級模范福利院和合格福利院為目標,全面改善院容院貌和院民精神風貌,大力提高中心福利院管理水平。使福利院真正成為五保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大家庭。
抓建設,促硬件,改變院民生活條件。近年來,天寶鄉福利院先后投資150多萬元分別對福利院硬件設施進行了全面整修,院內醫療室、淋浴室、活動室、烤火房、衛生間等功能服務配套設施齊全,各項設施都充分考慮了院民生活起居不方便的因素,設計更加方便,更為合理,更加人性化。為了讓院民吃的好,睡的暖,政府為福利院劃定了優質生活、生產基地60余畝,各種季節性無公害蔬菜基本實現自給。新修蓄水池1座,鋪設管道1500米、更換老化線路、解決了福利院用水困難、用電安全問題。為了給老人們打造一個舒心的生活環境,先后投資50余萬元對院民樓的陽臺欄桿、墻面、門窗、道場進行改造,同時對院內進行了綠化、美化、硬化,綠化面積達80%。雪松、廣玉蘭、柏楊等綠化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桂花、紅三葉、梔子花等花團錦簇,美不勝收。院內優美的環境,使五保老人身心愉快,精神煥發,健康長壽。
抓制度、促規范,完善福利院運行機制。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學習健身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膳食管理制度、衛生管理制度、門衛管理制度、醫務室管理制度、生產經營制度等規章制度。采取“兩推一選”的做法,成立了由鄉分管民政工作領導、民政所長、財政所長、福利院院長、院民代表共11人組成的福利院民主管理委員會。由鄉黨委政府推薦鄉分管領導、民政所長、財政所長、福利院長4人參與,全體院民推薦有一定組織能力、有責任心、院民信得過的院民代表共7人參與,再由全體福利院干部職工和院民開會通過。院務民主管理委員會成立產生后,對全院重大事項做到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民主處理,共同決定。通過這些做法,院民參與院務、管理院務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大大增強,有效地推進了福利院各項工作的開展和供養政策公開、公正透明地落實。
抓服務,促質量,保障院民生活舒適。在對院民服務上創特色,開展溫情服務、專業服務和安全服務,堅持以院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讓院民感受福利院大家庭的溫暖,建立老人檔案,包括健康檢查資料、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老人照片及記錄后事處理聯系人等與老人有關的資料。常年保持院容院貌的整潔和衛生。每天清掃房間1次,保證室內無蠅、無蚊、無老鼠、無蟑螂、無臭蟲,每周換洗一次被罩、床單、枕巾,提供干凈、得體的服裝并定期換洗,院內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無異味,并為老人提供洗頭、理發、剪指甲,幫助老人洗漱,攙扶或幫助老人排便的照料。在膳食方面,注意營養、合理配餐,葷素、干稀搭配合理;每周制定食譜、公布上墻;一日三餐按時開飯,并保證食品衛生,做好送餐銜接,責任到人,嚴防食物中毒。定期檢查身體,填寫健康檔案,服務人員24小時值班,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及時掌握每個老人的情緒變化,對普遍性問題和極端的個人問題集體研究解決。使五保老人真正地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生活安心舒適。
抓培訓,促能力,提升員工服務水平。堅持定期和不定期地形式,組織管理干部、護理員、院民開展學習,認真學習福利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外地模范福利院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及有利于院務管理和院民身心健康的相關知識內容。通過學習,一方面提高了管理干部、院民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以學促改,進一步整改福利院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更進一步地促進各項工作健康順利開展。同時,積極開展對職工特別是服務員、炊事員的專業技術知識培訓,多層次、多渠道、多批次地將職工送到外面進行培訓學習,促進和提高職工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際服務能力。
抓生產,促創收,不斷改善生活質量。加強福利生產管理,促進福利院以院養院。我們在原有的生產,經營條件基礎上,結合本院實際,積極爭取鄉政府和各村的大力支持,調配生產用地。并因地制宜,合理確定了生產經營項目,大力發展蔬菜、雜糧的種植,大力發展生豬養殖,增加院辦經濟收入。全年,共實現院辦經濟收入12萬元,共收獲蔬菜5萬斤,自食牲豬18頭,實現了肉食、蔬菜自給,不斷改善了供養對象生活質量。(劉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