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桂村位于天寶鄉西南方,距鄉政府10公里,轄區面積5.69平方公里,該村5組為共同締造第三批試點灣組,試點人口50戶167人,屬第2黨小組10名黨員。小桂村5組試點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以扎實入戶為基礎,以自下而上為抓手,以發動群眾為目標,以長效長治為方向,僅三個月就基本實現群眾從旁觀看當配角到主動干當主角的顯著性變化。
用好一批人 帶動一群人
小桂村5組試點在家群眾達140余人,既有老弱病殘、癡呆瓜傻,也有黨員模范、熱心群眾,他們對共同締造的認識和理解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工作組為了做好試點做出成效,從一開始就明確通過第一輪入戶迅速“抓住”熱心快腸、公道正派、威信極高的群眾代表,發揮他們的鼓動性、帶動性和示范性,架起群眾與工作組、村“兩委”的一座信任橋梁。
獨居在家老人張由貴告訴工作組“5組還是有些熱心大伙事的能干人,我們把他們選出來啥問題都能解決好”。工作組在學習借鑒孔雀村經驗模式后,采取“察推篩談選”工作法,即入戶走訪中“察”,入戶走訪中“推”,群眾代表中“篩”,先行見面中“談”,群眾會議中選,通過此方法自下而上推選了10名群眾骨干,暫列入村民理事會候選人員。8月6日在第二次村民小組會上,我們通報了候選人情況,再通過無記名投票形式推選出了小桂村五組第一屆村民小組理事會成員。
五保戶謝志祥感嘆“理事會帶頭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我這類享受國家福利政策更應該參與其中,要不然真成為了懶漢。”原來,在未啟動環境衛生整治之前,5組安置點是小桂村最雜亂差的地方,也是村民的心病。理事會長趙先鋒在工作組引導下,帶頭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菜園、雜物間等周圍環境,在垃圾車未能及時到達時,主動將垃圾裝入麻袋碼放整齊,群眾都說“趙先鋒沒選錯,真是個急先鋒”,大家在會長的感召下都紛紛清理自家菜園和后院,截至目前,安置點已經實現無需專門明確公益性崗位人員專職打掃環境衛生。“現在,村里的環境變美了,住著更舒心了。”工作組副組長冉明不禁發出感嘆。
做成一個事 解決一堆事
“人情往來的負擔越來越重,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啊,吃的、喝的、用的、排面等等都得有個比較才行……”小桂村共同締造理事會成員龔從安在周例會上感嘆到。其實,這是小桂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相互攀比的縮影。
隨著工作組走訪入戶的持續深入,越發感覺到小桂村人情往來、送禮接客已是必須解決的頭等民生實事。工作組牽頭村民理事會,經過反復討論、多次修改,制定出臺《小桂村移風易俗倡議書》和《村規民約》,以大幅減輕群眾負擔,破除婚喪嫁娶中的陋習為目標,大力倡導紅事新辦、白事簡辦。10月22日,在小桂村5組村民小組會上,多位村民直言抨擊“身邊陋習”,對倡議書紛紛表示贊同。工作組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又先后兩次修訂《村規民約》相關內容,明確了紅白喜事的操辦標準,如婚宴規模不得超過一定桌數,彩禮金額不得過高,喪事要從簡辦理等,并明確村民理事會負責監督村民的婚喪嫁娶事宜,一旦發現有違規行為,及時進行勸導和糾正。通過把移風易俗這件掛在嘴邊、難以實操的大事,做成有規可依、人人遵守、能夠監督的民生實事,工作組和理事會先后解決了兩家因婚喪嫁娶相互攀比,導致鄰里矛盾激化的4件歷史遺留問題。如今,村莊風氣煥然一新,村民們更加注重婚姻的本質和家庭的幸福,移風易俗如春雨般滋潤著村民的心田。
捐出一分錢 籌集一筆錢
“這個河道真的要治理,大雨以來,河邊上種的菜都白瞎了,要是能夠改造的話,最好預留一點延伸位置,晚上我們還能散散步。”安置點群眾周元軍兩句不經意的話,引起了村民理事會的注意,隨即將問題反映至工作組。工作組主動對接鄉領導,邀請其參加每周工作例會,在大家討論會商后,決定積極對上溝通高標準農田項目,把兩岸河道一并整治好。
工作組抓住小桂村項目建設落地契機,引導村民理事會發動群眾出工出勞、捐款捐物。在10月8日村民小組會上,工作組通報了依托項目建設開展河堤整修的方案,河堤部分以項目為主,無需群眾過多參與,但涉及靠近各戶安置房和各自農田臺階等部分,需要大家共商解決、共同參與,從而解決群眾休閑散步、農田灌溉、方便務農等多個問題。理事會成員吳光才說“我家里有裝修剩下的幾包水泥,修河堤的話我捐出來,用于項目沒有規劃建設的轉角銜接位置”。泥瓦匠冉樹華說“我來砌吧,除了項目本身建設之外,只要涉及大家提出的位置我都自愿出力,免得再請工花錢”。57名群眾隨即紛紛響應,有主動捐款的,有報名務工的,有自愿捐物的。通過工作組和村委會積極爭取項目支持,灣組群眾捐資捐物,河堤已全面動工實施,群眾期盼已久的老大難問題得以迅速解決。(敖明 皮詩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