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5時,受陰雨天氣影響,荊門城區天色漸漸朦朧,燈火次第亮起。
“孩子們還沒到,家長已經在群里‘招呼’我們了。”東寶區泉口街道沿河社區兒童服務站的專職工作人員陳春霞,開始在微信群中回復轄區家長發來的信息,她同時還是沿河社區愛心托管班的“志愿者”。
每周一至周五,家長會將學生的放學信息發布在兒童服務站微信群。學生到達托管班后,值班人員和志愿者便針對性地為孩子們進行一些課外輔導。

沿河社區周末愛心托管班。圖片來源:泉口街道沿河社區
“小短文熟讀”“字跡工整學習認真”……孩子們或埋頭書寫,或圍著老師提問,或體驗趣味游戲。這是他們一天中獨有的課后時光,也是工作人員筆下的“陪伴日志”。
日志里記錄著當天的服務內容,有孩子們的表現情況、日常學習變化,還有工作人員參加愛心托管班的心得感想……在荊門,無數像沿河社區這樣的愛心托管班,正上演著關于溫暖、成長與歸屬的平凡故事。
近年來,我市聚焦青年“保障+成長+社交”,持續讓“愛心托管班”“青年夜校”“青春有約”三大品牌深度嵌入青年生活場景,構建起從“解青年之所急”到“安青年之所需”的服務體系。
對于生活在荊門的青年人而言,衡量一座城市吸引力的,不僅是城市建設的高度,也有這些日常生活里接地氣的溫度。
愛心托管班:托起“小家”,撐起“大家”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愛心托管班的初衷是解決青年家長“子女看護難”的現實問題。為此,團市委牽頭整合資源,通過招募教師、與高校合作和系統培訓,建立起以大學生、中小學教師為主的志愿者隊伍,圍繞“課外輔導+興趣拓展+素質養成”提供免費托管。
“我們夫妻倆工作忙,孩子周末在托管班有人輔導,挺好的,我們也挺放心的。”東寶區龍泉街道塔影社區愛心托管班家長諶金晶說,她家的孩子讀小學二年級,平時由爺爺奶奶接送,有了社區愛心托管班后,她省心不少。

塔影社區愛心托管班暑假班。圖片來源:青春東寶
而對于荊楚理工學院大三學生朱芳嫻來說,愛心托管班是她從大學課堂走向社會的“演練場”。“能幫助孩子們我很開心,也相當于我的一場實踐課。”她帶著孩子們背乘法口訣、看他們下象棋,不僅傳授知識,更學會讀懂孩子的心。
除了社區托管,我市還面向園區企業開設愛心托管班,服務園區一線職工。億緯“兒童鋰想家”愛心托管班便是其中之一,每周六開班,組織企業職工子女開展戶外實踐、知識科普等主題活動,并配有營養午餐和午休場所。

“鋰想家”周末學堂愛心托管班志愿者與職工孩子共讀繪本。資料圖
“孩子剛上一年級,正是需要陪伴的時候。”園區愛心托管班的家長黎娟坦言,過去有時要在單位處理緊急事務,又因擔心孩子看護問題而分心。自一年半前孩子進入托管班后,她擺脫了“周末帶娃難”的焦慮,也能更從容地應對工作事務。
截至目前,今年我市已開辦愛心托管班348個,累計服務超1萬名青少年。數字背后,是孩子們充實的成長記憶,是志愿者的實踐收獲,更是上萬個在荊門奮斗的青年家庭從容生活的真實寫照。
青年夜校:業有所成,心有所歸
白天奮斗,夜晚追夢。
結束緊張繁忙的工作,荊門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青年教師胡問渠前往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參加青年夜校開設的羽毛球課程。
“重心放在右腳”“架拍肩肘一線”……青年夜校的學員們跟隨著教練的指導,在青少年活動中心揮拍、跑動,解鎖打羽毛球技巧,也順便卸掉一天的工作疲憊。
如今,胡問渠已參加過多期“青年夜校”陶藝課、鋼琴課和羽毛球課。“青年夜校提供了一個放松心情的環境,即使零基礎也能感受到學習新技能的樂趣。”胡問渠說,在這里,不僅能陶冶情操,也讓他能夠更積極地面對生活挑戰。

航特裝備“青年夜校”第一期—“羽”你相遇開班。 圖片來源:夢想航特
“夜校”成為荊門城市青年的“精神棲息地”。以青年夜校為載體,我市不斷搭建青年技能提升與興趣培養平臺,為他們提供普惠優質的學習資源,讓青年在忙碌中充電蓄能。
“從體驗課開始嘗試,到現在全市已經形成了系列性課程。一個月內會持續性開設3—4節書法、手工烘焙等課程。”團市委青發部部長余瑞說,全市已規范建立覆蓋市、縣兩級的7個固定點位,累計開設課程750節,服務青年超6500人次。

青年職工在老師指導下制作了曲奇餅干。圖片來源:青春荊門
以需求為指引、回應為紐帶。今年以來,團市委通過青年夜校調查問卷的形式,采納青年朋友意見后,增設樂器、運動、藝術、生活、手工烘焙類等更加多元化的課程內容,進一步滿足大家的興趣愛好。
“豐富的課程打破了職場與生活的壁壘,更重要的是,把我從下班后刷手機的碎片化時間里解救出來,讓夜晚變得充實而有盼頭。”市委黨校青年教師任青說,青年夜校就像一座城市的“充電站”,讓他在忙碌的間隙,有機會為自己投資,為生活增色,對未來的可能性充滿了更多期待。
青春有約:赴美好之約,走幸福之路
青春之約,團委搭橋。
“他們馬上要結婚了。”11月10日,一則喜訊傳來——參加今年“520軍地聯誼”牽手成功的一對青年男女即將步入婚姻殿堂。
5月20日,小杰(化名)參加團市委與相關單位共同組織的“青春有約 緣定軍營”荊門市駐軍第二屆軍地鵲橋會聯誼活動,在愉快的互動交流和協作游戲中,小杰打破陌生和拘謹,與心儀對象現場成功牽手。

“青春有約 緣定軍營” 荊門市駐軍第二屆軍地鵲橋會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青春荊門
回憶起那場活動,她仍十分感慨:“當時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竟然遇到了一生相伴的人。從第一次牽手到現在,他的溫柔體貼和家國情懷,總是讓我滿心歡喜。”
近年來,團市委發揮團組織聯系服務青年的橋梁作用,創新推出“520”、七夕等重要節點大型聯誼活動、中型特色主題活動,以及20人左右的小規模戶外徒步、騎行、桌游等高頻常態化活動。
以“青春有約”為主題,團市委組織青年走進軍營、官堰湖木屋風情街、民主街歷史文化街區等地,打破傳統交友的拘謹,以“潮玩”“沉浸式互動”“文化體驗”等新穎的形式,讓大家拋開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游戲中,在自然融洽的氛圍里增進了解。
“我第一次參加青年集體活動,對我來說很新潮,內容特別有意思。”阿勝(化名)在上周剛剛參加了團市委組織的拼豆活動,因為和大家年齡相仿,聊得來,他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從青年角度出發設計活動,找準新鮮感和社交感,團市委還建立了“團團幫您找圈子——桌游活動”等社交群,青年朋友在參加完社交活動后,還可以長期保持聯絡。

青年夜校暨團團幫你找搭子“狼人殺”主題交友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青春鐘祥
“下午有沒有小伙伴玩狼人殺?”“摩爾城三樓,我們自己帶桌游去!”……比起傳統的相親交友,在這些輕松的場景里,大家更容易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認識來自不同領域、有趣的新朋友。
這種模式,有效緩解了城市青年的社交焦慮和孤獨感,為他們搭建了一座不僅通向愛情,更通向友誼和集體歸屬感的橋梁。截至目前,我市已舉辦青年交友活動100余場,覆蓋青年1萬余人。
“近年來,團市委緊扣‘人口第一戰略、人才第一資源、產業第一支撐’戰略部署及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要求,精準對接青年需求,聚焦少兒托管、青年學習、青年交友,為青年‘托底’‘賦能’‘搭橋’,全方位助力青年成長發展。”團市委副書記萬少龍說。(付永錫 謝伊然)
(責任編輯:徐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