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一樓,在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前曾駐足過的“科創大樹”下,湖北42項關鍵技術攻關“尖刀”工程成果亮刃出鞘、集中展示。

2024年11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考察。(圖片來源 新華社)
42項代表科技最高鋒芒的成果背后,是湖北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 “奮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使命,系統性推進科技攻關的壯闊圖景。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湖北關鍵技術攻關“尖刀”工程成果展,透過“尖刀”技術的鍛造密碼,解碼湖北的發展基因與核心優勢。
誰在承命而行,沖破封鎖亮鋒芒
“科技高峰和產業高峰都要靠我們自己去攀登”——這是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留下的殷切囑托。
國家所需,即為湖北所向。作為科教大省,“湖北有金剛鉆,必須要攬瓷器活”。
展示現場,火柴盒大小的全球首款145GHz調制器讓人眼前一亮。電光調制器作為光通信系統中的關鍵核心器件,承擔著光電信號轉換的功能。
“GHz即吉赫茲,數值越高傳輸速率越大,我們的指標已超越國際先進水平一倍,硅光互連芯粒的傳輸速度位居全球第一?!爆F場匯報“超高速混合光子集成芯片”成果的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總經理肖希介紹。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無塵實驗室內,一片晶圓正被切割成一顆顆芯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4年前,我國僅能生產帶寬40GHz以內的電光調制器,高端產品長期被國外壟斷,不僅昂貴而且采購困難。肖希團隊持續自我加壓、突破極限,成功攀上技術高點。
“到了6G時代,傳輸的速率要比5G高10倍以上,我們調制器帶寬也是在全球率先突破了145GHz,在全球應該是帶寬最好的一個。”肖希的話語中透著自信。他介紹,近期團隊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研制出了170GHz的調制器,已經進入“無人區”,后續將繼續向更高的山峰攀登。
“尖刀”之“尖”在于勇于創造世界紀錄,提升科技創新的高度。2022年9月,湖北出臺了“尖刀”技術攻關工程實施方案。匯聚力量,同題共答,錨定世界前沿,聚焦“國之大者”?,F今,多項科技成果在全球“遙遙領先”,存儲芯片、超大功率激光、肺部磁共振成像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顯著。
誰在聚火成鋼,打通堵點淬尖鋒
總書記囑托湖北“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
產業所困,必是創新所急,但科技成果轉化周期漫長?!凹獾丁惫こ虡嫿霜毺氐摹拔鍌€一”機制:一款“尖刀”產品、一家接力部門、一個示范場景、一家應用單位、一家投資機構。當政府、產業、高校、科研機構、金融資本、服務機構與應用場景深度交融,湖北“尖刀”創造了速度奇跡。
歷時兩年,湖北大冶特鋼在“尖刀”項目支持下,攻克了特大型軸承鋼錠的凝固技術難題,一舉拿下3項世界紀錄:直徑全球最大(8.61米)、全球單體最重(62噸)、軸向承載力全球最高(10萬千牛),已應用于18米級盾構機,可連續挖掘10公里以上?,F今,這把“尖刀”已成為支撐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鋼鐵脊梁”。

作為“高端裝備”與“先進材料”領域的交叉典范,由大冶特鋼研制的應用于全球最大18米級盾構機的特種鋼引人注目。(圖片來源 東楚晚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聽取了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湖北洪山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嚴建兵教授匯報玉米團隊科研成果?!拔蚁蚩倳浗榻B,我國玉米籽粒蛋白含量每增加1%,可替代700萬噸大豆蛋白。發展高蛋白玉米,可減少大豆進口?!眹澜ūf。一年來,湖北聚集多學科力量,聯合企業推動“邊研究、邊開發、邊應用”,高產高蛋白宜機收玉米培育取得新突破。近日,這一關鍵基因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細胞》,且落地轉化,已建成萬畝示范基地。
以“用”為導向,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湖北正淬煉最鋒利的刃,推動更多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誰在執炬迎風,激勵人才刃出鞘
“湖北科教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尖刀”的鋒芒,不僅源于技術突破,更源于激活創新源泉、人才活力迸發后,一群“追光者”高效協同的淬煉。
在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評審中,湖北省主持完成的19個項目獲獎、數量全國第二,李德仁院士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北斗的主要硬核功能是授時和定位,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成國之重器?!坝煤眯l星的時空智能,可賦能萬物互聯,能實現全球范圍遙感數據從獲取到應用終端的分鐘級‘快、準、靈’服務,創造多個萬億級新質生產力產業?!崩畹氯试菏拷榻B。
由“北斗高精度定位與授時芯片研制及通導遙一體化應用”項目研發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已躋身國際領先行列,精度達亞米級;該芯片已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領域投入應用,累計銷售28.7萬片。未來,還將在智慧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開展示范應用。這把“尖刀”正催生一大批新業態新模式堅持打基礎、謀長遠、塑優勢。

夢芯科技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圖片來源 長江日報)
湖北圍繞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了以“1家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10家湖北實驗室+16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525家新型研發機構”為主體的科技力量矩陣,匯聚了82位院士、41.5萬名研發人員,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國第一方陣。
湖北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對戰略人才實行“一人一策”;在“楚才引領計劃”等政策支持下,既能獲得單人最高150萬元資助,又可保留編制離崗創業。
“尖刀”工程讓創新不再是孤立的閃光點,而是形成星火燎原、百舸爭流的壯闊景象,讓人才創新活力充分涌流,讓湖北優質資源緊密耦合、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誰在礪刃護航,厚植沃土續鋒芒
“尖刀”的意義,不僅在于當下的突破,更在于構建持續領先的創新生態。省主要領導在推進“尖刀”工程時強調:“我們依靠科技創新走到了今天,還將依靠科技創新走向未來?!?/p>
以改革解難題清障礙,湖北厚植創新沃土。
作為新型研發機構,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是湖北科技創新的生動注腳。“尖刀”項目之一,華中科技大學丁漢院士團隊“荊楚人形機器人”在研發時曾面臨機器人膝關節處關鍵部件受制于人的困境,該院積極對接高校專家與零部件企業,整合資源、協同作戰、系統推進,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拔覀儗⒊掷m貢獻荊楚力量,助力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丁漢院士信心滿滿。在該院,接近1000個項目從種子成長為產業的參天大樹。院長李錫玲說:“我們不僅要開展創新探索,更要打造優質生態。”

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一樓展出的“荊楚”系列人形機器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揭榜掛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知識價值信用貸等系列科技信貸產品,累計發放貸款1522.79億元。積極探索創新容錯免責等改革,在全國率先設立技術轉移職稱評審通道。2024年,湖北技術合同成交額增至5500億元、全國第三。
“營業執照4天獲批,有信心在這里實現世界級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睆偷┐髮W復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長馬劍鵬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邁克爾·萊維特,以及“蛋白質工程之父”艾倫·費爾斯特組成的“三劍客”,攜手武創院共建AI蛋白質設計研究所,成果從接觸到落地僅3個月。他們表示,湖北有著高效的行政效率、安心的營商環境。
從長江之畔到光谷腹地,從實驗室的顯微鏡到產業一線的流水線,湖北“尖刀”工程鍛造的不僅是技術之刃,更是自立自強的精神之刃、開放創新的格局之刃。42項成果如星辰閃耀,向世界宣告:在科技強國的征程上,荊楚大地必將鍛造出更多“國之重器”,為民族復興注入不竭動力!(文俊 魏錸 姜勝來)
(責任編輯:徐玉)











